Pleas JavaScript on.

专题集粹

公司治理

打印版

日本式企业体制的多元进化:混合模式的可行性(宫岛英昭)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9年7月30日

协同组织金融机构的治理改革——信用金库的理事会规模与经营业绩(家森信善(名古屋大学)、富村圭(名古屋大学)、播磨谷浩三(札幌学院大学))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8年9月

日本的家族企业成功吗?
登载于“电子信息” 2008年9月

J-POWER股份问题(小林庆一郎)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8年6月28日

同族企业的生产率——运用日本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森川正之)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8年6月

规范日本MBO中经营决策者等的行为——从激励机制角度出发(北川 徹)
登载于“经济产业杂志” 2008年5月

劳动市场制度改革——如何改变日本的劳动方式
登载于“RIETI政策研讨会” 2008年4月

解读激增中的日本M&A——面向企业治理分析的新领域
登载于“经济产业杂志” 2007年9月

什么样的企业引进反收购策略(鹤光太郎)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7年8月28日

引进反收购策略的动机——对经营层自保假说的验证(泷泽美帆(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鹤光太郎、细野薰(学习院大学经济系))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7年8月

日本的并购(宫岛英昭)
登载于“出版物” 2007年7月

日本M&A的经济分析:其国际特征与经济作用(宫岛英昭)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7年6月

M&A法制的最新动向(野村修也(中央大学法科研究生院教授))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7年5月

企业和工厂的参与、退出与产业层面的劳动生产率(金荣悫(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权赫旭(日本大学经济系)、深尾京司)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7年5月

牛奶妹也会流泪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淡薄(藤井敏彦)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7年3月20日

企业治理的内部结构改革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立冈恒良、宫岛英昭)
登载于“时事专访” 2007年3月16日

公司治理分析的前沿:M&A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分析(宫岛英昭)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7年3月6日

分析日本企业的M&A(宫岛英昭)
登载于“电子信息” 2006年12月

日产汽车的市场营销改革 (星野朝子)
登载于“BBL论坛” 2006年11月28日

分析日本企业的M&A(宫岛英昭)
登载于“时事专访” 2006年11月15日

欧姆龙的技术经营——全球性R&D协创(北尾善一)
登载于“BBL论坛” 2006年10月27日

企业再生探讨与今后的课题(安东泰志)
登载于“BBL论坛” 2006年7月7日

有必要抛弃担保主义吗?(植杉威一郎)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6年6月20日

创业期的资金筹措和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本庄裕司(中央大学商学系))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6月

如何看待急速增加的M&A:历史性发展和经济作用(宫岛英昭)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6月

并购为什么增多了?(蚁川靖浩、宫岛英昭)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6年6月

并购的经济分析:并购为什么增加(蚁川靖浩、宫岛英昭)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4月

从跨国经营论看日本企业的课题(浅川和宏)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4月

新参与企业的生产率和资金筹集(宫川努、川上淳之(学习院大学))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4月

股东主权与职员主权——从日本上市企业看到的矛盾困境(田中一弘)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4月

银行风险曝光与企业和银行间的放弃债权谈判 通过事例研究进行验证(秋吉史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广濑纯夫(信州大学经济学系))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4月

以收购基金为主导的企业更生对更生债务偿还率产生影响的测定(丸山宏(横滨市立大学))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4月

金融研究报告 政府所属金融机构应尽快强化管理 (深尾光洋)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6年3月15日

日中企业的经营比较——理论与实例(徐方启)
登载于“BBL论坛” 2006年3月

并购和被收购企业的业绩:对日企业并购和国内企业间并购的比较(深尾京司、权赫旭(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泷泽美帆(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3月

对银行危机与借款企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小林庆一郎、秋吉史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3月

何种创业者处于强大的流动性局限之下?(安田武彦)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3月

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过程和无形资产——CERM/ROIAM方式(刈屋武昭)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3月

地域性银行的监管(植村修一、渡边善次(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科))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3月

从“法律与经济”的角度看融资机制(久武昌人)
登载于“时事专访” 2006年2月22日

日本的金融——再问企业与金融机关的关系
登载于“RIETI政策研讨会” 2006年2月16日

何种企业会成为敌意收购的目标(胥鹏)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2月

陷入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的存续期间和债务结构(胥鹏、鹤田大辅)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6年2月

日本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优势在哪里?(三本松进)
登载于“时事专访” 2006年1月13日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融资和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鹤田大辅)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5年12月

敌意收购、敢于直言的股东与退出(胥鹏)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5年12月

通过知识产权经营的强化创造企业价值
登载于“RIETI政策研讨会” 2005年11月30日

日本的公司治理:公司外董事的作用(茂木友三郎)
登载于“BBL论坛” 2005年11月7日

探寻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界限(益田安良)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5年11月

无形资产分类和报告格式研究(山口不二夫)
登载于“工作论文” 2005年10月

企业金融研究会研讨会(植杉威一郎)
登载于“研究员个人主页” 2005年10月

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日本与欧洲的比较
登载于“RIETI-CEPR会议” 2005年9月13日

日本的敌意收购防御策略:建议引进英国的“城市法典(City Code)”(鹤光太郎)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5年9月12日

如何应对敌意收购的现实化,徘徊歧路的日本公司治理(鹤光太郎)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5年9月

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增强日本经济的活力
登载于“RIETI政策研讨会” 2005年6月23日

防御敌对性收购的良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鹤光太郎)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5年6月20日

活跃创业者的活动需要做些什么?(安田武彦)
登载于“时事专访” 2005年6月10日

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与调整雇佣(斋藤隆志(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 橘木俊诏)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6月

债务期限结构与信用风险评估——依照长期与短期债务构筑信用风险模型(小林孝雄、池田亮一(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 研究生))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6月

还能对公司抱“幻想”吗?(小林庆一郎)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5年6月

企业的自然淘汰?还是非自然淘汰?(植杉威一郎)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5年5月17日

日本的企业金融是否缺乏效率?——基于中小企业的利率的验证(植杉威一郎)
登载于“政策分析论文” 2005年5月

无形资产的理解框架和信息公开问题(刈屋武昭)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5月

新生银行的经营改革(八城政基(新生银行董事会执行主席兼总经理))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5年5月

公司究竟属于谁?(小林庆一郎)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5年4月25日

事业继承和实行事业继承后中小企业的业绩(安田武彦、许伸江(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4月

依据地区资料的新企业开业率决定要素分析(冈室博之(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副教授)、小林伸生(关西学院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3月

企业债务重组中自行处理和依法处理的选择(胥鹏)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3月

“科学、技术、产业(STI)网络的研究”——日本企业的回归主业和技术开发措施分析(铃木润(财团法人未来工学研究所主席研究员)、儿玉文雄)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3月

初创期中小企业研发投资的决定因素(冈室博之(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副教授))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5年3月

多元化的日本公司治理——是否向特定模式集中 Pros and Cons
登载于“RIETI政策研讨会” 2004年10月20日

多元化的日本公司——是否向特定模式集中
登载于“大型研讨会” 2004年10月20日

地方财政的重新设计——从地方治理改革的观点出发(喜多见富太郎)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4年3月

对中小企业生存与破产的实证分析(橘木俊诏 与斋藤隆志合著)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4年2月

日本的优秀企业研究 企业经营的原点——六项条件(新原浩朗 著)
登载于“出版物” 2003年9月

母子公司间的多重关系与子公司的治理(伊藤秀史 与菊谷达弥、林田修合著)
登载于“工作论文概要” 2003年3月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与安全保障网络
登载于“大型研讨会” 2002年11月19日

从“依靠外力的企业”转变为“自力更生的企业”(鹤光太郎)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2年11月19日

重视利害关系者的企业模式已近黄昏?——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比较(Gregory Jackson)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2年10月1日

优秀企业最佳经营者的能力(新原浩朗)
登载于“媒体寄稿” 2002年9月

日本企业在变革期的选择(伊藤秀史 编著)
登载于“出版物” 2002年9月

董事会制度改革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多样性(蚁川靖浩)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2年3月26日

保护个人,不保护企业的社会(田中伸男)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1年12月24日

作为系统的雇佣安全网(赤石浩一)
登载于“专栏文章” 2001年8月29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