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转向西高东低型的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国内版雁行模式的效果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在中国,与迄今为止取得了惊人发展的沿海地区(东部)相比,内陆地区(中部和西部)的发展迟缓,造成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图1)。对此,于2002年诞生的胡锦涛政权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为纠正地区间差距积极地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政策措施。作为其中一环,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得到了推进。在战后的亚洲地区,很多产业从发达国家阶段性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作"雁行模式",中国设定的目标正是实现这种国内版雁行模式。2007年以后这种模式开始见效,经济增长率从以往的"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变。今后,地区间差距可能以中西部赶超东部的形式逐渐趋向缩小。

图1 中国的地区间收入差距
(2008年人均GDP)
图1 中国的地区间收入差距
(注) 1元=0.144美元(2008年平均)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制作

  在迄今为止的30年期间,东部依靠生产和出口劳动集约型产品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升高、工资和土地价格上升,劳动集约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了追求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不仅外资企业,中国企业也不得不通过直接投资转移生产据点,由此中西部地区作为投资地而备受关注。

  为了支援产业转移,商务部从2006年起的三年期间实施了"万商西进"工程,推动大约1万家国外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具体措施是,完善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举办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会,建构横贯西部地区的高速物流通道等。

  继而商务部又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先后两次批准了中西部地区的共计31个加工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并与此配合,针对有关项目,在融资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措施(见图2)。目标是通过这些措施,使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加工贸易中所占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

  此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把"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作为2009年度的主要任务。

图2 政府批准的中西部地区加工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图2 政府批准的中西部地区加工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注)重庆市整个直辖市都作为对象。为第一批,为第二批被批准的地区。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22日)、商务部"关于确定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决定"(2008年4月16日)制作。

  以鞋类、服装、塑料制品等劳动集约型产业为中心,东部地区很多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越来越踊跃。加上财政转移也在扩大,从2007年以后的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市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来看,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见表1)。

  进入2009年以后,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也像东部地区一样,出口大幅度下滑,但是与东部地区(尤其是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相比,中西部地区对出口的依存度较低,因此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也较轻。而且在去年11月公布的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作为主要措施的公共投资明显向中西部地区,尤其向西部地区倾斜,受其影响,2009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西部地区为10.5%,中部地区为7.8%,东部地区为7.2%,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局面(见图3、图4)(注1)。

表1 东部、中部、西部的主要宏观指标的变化(增长率)
表1 东部、中部、西部的主要宏观指标的变化(增长率)
(注) 涂色部分是东部和中西部形成逆转的时期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摘要》各年版制作
图3 转为西高东低的经济增长率(2009年第一季度)
图3 转为西高东低的经济增长率(2009年第一季度)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制作
图4 中、西部的投资(注)增长超过东部(2009年第一季度)
图4 中、西部的投资(注)增长超过东部(2009年第一季度)
(注)城市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制作

  从很多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到,地区间差距在发展初期阶段扩大,等到收入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改善的倾向(库兹涅茨(Kuznets)假说)。中国也是如此,在经过30年高速发展,以加速产业转移为契机,迄今为止一直不断扩大的地区间差距终于迎来了改善的转机。

2009年6月5日
>> 日本语原文

脚注

  (注1) 2009年各地区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都(加权平均也是如此)高于全国的6.1%,这是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误差)造成的。

相关文章

2009年6月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