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构筑起中国国内的雁行布局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本栏目在上一次强调了劳动力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对于解决中国国内地区差距问题的重要性,从中长期来看,相反方向的资金流动起着关键作用。这时候,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从日本经亚洲四小到东盟最后向中国纵深的雁行模式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这里所说的雁行模式是亚洲各国根据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相互维持分工关系,出口各自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工业化水平的一种结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各自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新兴产业,同时又将本国的夕阳产业移向海外,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蓬勃发展。

  可见雁行模式一直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但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将其分成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巨大差距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加以考虑更为易懂一些。在迄今为止的20年里,东部的沿海地区通过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上海和广东的工资和土地价格将来都要上涨,从而失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追求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将不仅仅局限于外国企业,不久以后中国企业也必将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转移其生产基地。到那时,中部和西部所组成的内陆地区将作为重要的投资场所而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沿海地区若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就会陷入产业空洞化危机的困扰。

  那么,为什么迄今为止外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而不愿意前往内陆地区呢?这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由于铁路和公路运力不足,不仅零部件运往内地困难重重,而且即使想把产品出口到海外也需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要实现中国国内产业分工的雁行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已经没有必要将投资场所囿于国内,选择向海外投资已经充分可行。因此,内陆地区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正面临着越南等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为了改善内陆地区的投资环境,中国正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计划。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天然资源的输送项目以及机场和铁路建设等大型项目成为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西部的基础设施状况改善以后,至少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内陆地区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重要的投资场所。以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形式,构筑以工序分工为中心的生产网络体系也将应运而生。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将推动全国的工业化,还将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2002年2月1日
>> 日本语原文

2002年2月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