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省乘改革开放浪潮,作为世界工厂的一部分,实现了傲居中国首位的经济增长。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受成本上升和世界经济减速等国内外环境恶化的影响,广东省的出口增长势头急剧放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心,众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广东省政府为避免产业空洞化,实现产业升级,在把衰退产业迁移至后进地区的同时,努力招募和培养新产业。在这一推动力下,工业重心正在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以汽车为中心的重工业转型。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趋向衰退
迄今为止,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牵引下,广东省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导致了外部环境的恶化,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攀升等致成本增加因素的影响,广东省的出口增长率从去年上半年的26.5%(以美元计算,与上年比)大幅度降低至今年上半年的13.0%。跌幅不仅大于全国,而且比竞争对手的上海市和浙江省还大。(见图1)
——与全国及主要地区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各年版制作
观察广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今年上半年服装(与上年比减少31.3%)和塑料制品(与上年比减少4.5%)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衰退显著。在这些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中心破产频发。但另一方面,机械类(与上年比增长19.0%)和高科技产品(与上年比增长19.1%)的出口持续看好,成为支撑出口的主力军。
避免空洞化,实现产业升级的"腾笼换鸟"战略
中国政府为了抑制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对货币政策实施了由收紧向放宽的转变(见图2)。为避免空洞化,实现产业升级,广东省把衰退产业从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发达地区迁至周边的后进地区,同时推进"腾笼换鸟"战略,引进新产业。通过这些措施,在发达地区,腾出的土地和人才等资源可以重新配置在附加值高的产业,同时在后进地区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可以期待缩小地区差距和产业升级的"一箭双雕"的效果。战后,在亚洲地区,很多产业通过直接投资不断从发达国家迁移至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被称为"雁行模式"。广东省推进的"腾笼换鸟"战略正是"雁行模式"的省内版本。
广东省政府为了顺利推进产业迁移,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条件,不仅加紧修建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还奖励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从筹措资金到开发、建设、招慕企业等,迁出一方的市政府在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回报,可以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在一定期间内,分享从迁入工业园的企业征收的一部分税金。截至2008年6月底,省政府已经批准以东莞市为首的在珠江三角洲6个城市与13个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城市之间,建设26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见表1、图2)。
广东省政府在把衰退产业向后进地区迁移的同时,还奖励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合称"双转移")。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在强化职业训练制度的同时,还以技术人员为对象,推行满足一定在职年限条件者可以取得工作所在地户口的制度。
资料来源∶根据各种报道制作
对产业升级的展望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新产业必不可少。广东省今年8月发布了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对今后的朝阳产业列举了以金融、物流、信息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以及产业用机械设备、汽车、钢铁、石油化学、造船等重工业。
在重工业方面,由于日本汽车制造厂商相继投入,汽车产业蒸蒸日上。1998年本田以收购决定撤出的法国雷诺汽车工厂的形式进入广东,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日产和丰田也在广州建设工厂,开始正式生产。以广州为中心,如同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市一样,汽车相关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广东省2007年的汽车生产量达到78.9万辆(占全国的8.9%),即将超过统领中国汽车市场的吉林省(82.2万辆,占全国9.2%)和上海(82.1万辆,占全国9.2%)。其中,如果只限于轿车的话,广东省的生产量(78.3万辆,占全国16.6%)已经超过吉林省(57.8万辆,占全国12.2%),规模仅次于上海(81.2万辆,占全国17.2%)位居全国第二位(见表2)。现阶段,广东省的汽车产业以国内销售为主,但将来有可能发展为大规模出口产业。
因此,现在广东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困难,与其说是产业空洞化的表现,不如说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一时之痛。基于这种认识,广东省政府在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时,并没有着力于保护衰退产业,而是坚持发展新产业,对这一方针应给予高度评价。
——与吉林、上海的比较
2008年10月7日
>> 日本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