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外汇政策也应与时俱进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海外要求人民币值的呼声高涨,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但是,货币当局反复强调没有必要提高汇率,至于媒体则普遍保持警觉,认为人民币升值论是日本等国的一种阴谋。从客观上看,人民币已经具备升值的条件,为什么中国政府却一再拒绝实施呢?

  首先,迄今的成功经验成了新思路的障碍。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以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后盾,努力保持人民币稳定,从而防止了危机的波及。中国以此避免了在亚洲各国中间发生的贬值竞争,世界各国高度评价中国此举为结束亚洲货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这一经历,稳定汇率和扩大外汇储备不仅被当局视为政策手段,甚至成为其目标。

  第二,现在的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当局尚未认识到改变宏观政策的必要性。一般而言,随着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货币供给也会相应迅速增加,导致通货膨胀,而为了稳定物价,提高汇率加以应对往往是通常采用的对策。然而,当前的中国不但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相反却置身于物价连续下跌的通货紧缩状态。而且,在当前外汇储备增加的情况下,当局尚未陷入非实施升值不可的境地。(与此相反,在受到贬值压力的时候,因对外收支恶化、外汇储备不足,就会出现如在进口结算和债务偿还上发生障碍等紧急事态,迫使当局不得不当机立断。)

  第三,即使人民币升值对整个国家有利,但会受到因升值而遭受负面影响的集团反对。具体来说,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的产品以美元换算就会涨价,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以人民币看,进口价格随之下降,农业等在进口的竞争中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或者缺乏效率的国有部门会因此受到打击。

  最后一点,来自以日本为首的海外的升值要求正在把外汇政策这一中国的国内经济问题转变为国际政治问题。

  但是,正像我在本栏目中已经反复强调的那样,在内外形势已经发生巨变的今天,迄今运行良好的汇率政策也已经进入了应该加以修改的时期。在此,我想通过指出上述观点的谬误之处,再次重申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

  首先,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稳定人民币汇率(即不贬值)是众望所归,而今稳定人民币汇率(即不升值)已成为国际社会批判的对象。日美欧对华贸易不平衡扩大,特别是美国2002年对华赤字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在此情况下,中国要避开人民币升值,就将不得不付出贸易摩擦激化的代价。

  第二,目前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保有量比亚洲金融危机时增加了一倍,其运用收益远远低于在国内投资,由此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最优规模”。而且,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使货币供给调控困难,助长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

  第三,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出口依然增长强劲,因此出口行业的反对意见不会很大。毕竟,外汇政策的目标在于稳定宏观经济,尤其是保持对外贸易均衡,如果硬是将其运用于保护比较劣势部门等其他目的,就必须认识到其副作用会很大这一事实。贯彻产业政策或者扶持弱者不应通过外汇政策,而应通过财政等直接手段加以实施。

  最后一点,针对来自海外的人民币升值要求切不可感情用事。外汇政策必须立足于本国利益冷静地加以判断。实际上,就在不久前,中国的媒体中也有很多赞成人民币升值的意见,但随着外部压力的加大,赞成论完全被反对论取而代之。政府主导下的这种舆论的形成,只会缩小当局能够采取的政策空间,而绝不会对中国有利。

  在任何一个国家,一项政策或制度一旦实施,即使其有效性已经丧失,仍然具有很强的惯性,中国的外汇政策不过是其中的一例而已。为打破这种惯性,江泽民主席在2002年秋天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16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思考今后的人民币走势时,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2003年3月28日
>> 日本语原文

2003年3月28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