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消费和服务业成为增长新引擎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从需求来看是由投资拉动的,从产业来看是由工业拉动的。但是随着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高增长期这一"新常态",消费和服务业开始替代投资和工业,成为增长新引擎。

需求主体从投资转向消费

  需求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正在从投资转向消费。

  中国经济的特征之一是投资(资本形成)占GDP的份额远远大于居民消费(参见图1)。2012年两者差距最大的,前者高达47.2%,而后者只有35.9%。进一步提高投资份额,定会导致投资效率下降,所以要想扩大内需,就必须扩大消费。

图1 各需求项目占GDP份额的变化
图1  各需求项目占GDP份额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5制作

  中国政府在2014年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做出了下述推动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决定。

  首先是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其次是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进而是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在该会议上还列举了要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

  1. 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
  2. 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对建设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多的给予奖励。
  3. 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4. 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乡村旅游富民等工程,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
  5. 提升教育文体消费,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
  6. 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制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税收政策,民办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热与公办机构同价。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让人们放心消费、享受生活。

  除了政府推动,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工资上涨和收入差距缩小也对扩大消费做出了贡献。2014年居民消费占GDP的份额达37.7%,比最低的2010年上升了1.8%。

  进入2015年后,虽然经济发展减速,但1-8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仍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5%,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尤其是网销,更是增加了36.5%。2012年起,农村地区的零售额增长率高于城镇地区,反映出由于农村地区的收入增加和网销普及,潜在消费需求逐渐显现。

产业的中心从工业转向服务业

  消费方面,需求正从产品转向服务。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的中心将逐步从(以农业为中心的)第一产业向(以工业为中心的)第二产业、进而向(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转变。中国的第三产业占GDP比在2013年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5年上半年达到52.5%。但是这个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国家相比也仍然偏低,今后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参见图2)。

图2 各产业占GDP份额的变化
图2 各产业占GDP份额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CEIC数据库的数据(原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制作

  关于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李克强总理指出(李克强在第2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的讲话"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2013年5月29日):

  现在中国一般工业产品供应充足,一些行业还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现象,而服务业许多领域却供不应求。增加与服务业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提高服务业的水平,不仅可以引导潜在内需,强有力地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还可以对经济结构的改善做出重大贡献。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就业,还有利于环保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李克强总理提出,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效应。

  在推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与生产相关的服务是优先发展领域。加速发展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业是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内需潜力、增加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而且有利于把产业提升到供应链的高端,实现服务业、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的有机融合,推进经济提升质量、改善效率、结构升级。

  出于这样的认识,政府在2014年5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了进一步以市场机制和创新为动力,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业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竞争力的方针。发展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业,还可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和加强供应链,并以此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消费和服务业的相关指标在景气评估方面更显重要

  这些结构性变化的具体表现有,2015年上半年的消费增长率达8.2%,对GDP增长率的拉动达4.2%,分别高于5.4%的投资增长率和2.5%的投资拉动(参见图3)。此外,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为8.4%、对GDP增长率的拉动为4.2%,分别高于第二产业6.1%的增长率和2.7%的拉动(参见图4)。

图3 各需求项目对GDP增长率拉动的变化
图3 各需求项目对GDP增长率拉动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CEIC数据库数据(原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制作
图4 各产业对GDP增长率拉动的变化
图4 各产业对GDP增长率拉动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

  最近,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实际经济增长率被指可能大幅低于政府公布的7.0%(2015年上半年实绩)。不过,如果考虑到增长引擎在需求方面正从投资向消费转移,在产业方面正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那么与其说官方统计有巨大的偏差,不如说单靠工业和投资指标已经不能正确把握景气的实际状况了。

  例如,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倍受关注,但是以服务业为中心的非制造业PMI却基本无人提起。的确,2015年9月制造业PMI只有49.8,继8月的49.7之后再次跌至景气评估分界线以下。然而,不仅非制造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平均值("综合PMI")也都超过50(参见图5)。这说明景气的实际状态并不差。

图5 产业PMI的变化
图5 产业PMI的变化

(注)综合PMI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算术平均值
(资料来源)根据CEIC数据库数据(原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制作

  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这些结构性变化,今后在评估景气时,应该更加注重消费和服务业的相关指标。

2015年10月21日登载
>> 日本语原文

2015年10月29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