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国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顾问研究员
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原刊载于《allatanys》2011年12月09日)

  中国为了在“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提高经济质量”,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定位为最重要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三个转变”,即“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结构问题,但仍然实现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之所以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外市场的衰退和贸易摩擦的激化、以及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问题。

扩大消费——转变需求结构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目标是,在需求结构方面,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增长的方式,向消费带动增长的方式转变。

  由于受雷曼危机以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结果造成了经济减速。既然已无法期待对美国的出口能像以往那样增长,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在分散出口市场的同时扩大内需。这种做法还将有益于减少对美贸易顺差,进而有助于缓解贸易摩擦。内需由投资和消费构成,2010年中国的投资率(资本形成占GDP的比率)高达48.6%,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只有33.8%,这在世界上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如果进一步增加投资率,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投资效率下降的问题,因此,中国必须依靠增加消费来扩大内需,而关键在于改善收入分配。

重视服务业——转变产业结构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个目标是,在产业结构方面,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带动增长的方式,向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协同带动的方式转变。

  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恶化和贸易摩擦等问题。正像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的那样,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的中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然后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占中国GDP的比率在2010年达到46.8%,不仅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而产业的中心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将有助于节能和改善环境。工业产品出口的增加,虽然可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伴随而来的贸易顺差的增加却激化了与各国之间的摩擦。与此相比,发展服务部门应创造新的国内需求,这不但有助于把增长动力从外需转变为内需,而且还有助于缓解贸易摩擦。

提高生产率——转变要素投入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三个目标是,在要素投入方面,从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和资源这种“扩大要素投入量”的“粗放型”,向依靠“提高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

  在中国,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但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且劳动力的短缺对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出现在沿海地区的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日益紧缺现象所反映的那样,长期以来处于过剩状态的劳动力已经进入了不足阶段。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也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受此影响,预计迄今一直支撑着高投资的高储蓄率也将下降。从概念上来说,GDP增长率相当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带来的贡献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贡献度)的总和。既然中国今后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贡献度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要保持高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上升率。通过把资源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来推动产业升级,将成为实现要素投入转变的关键。

给日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给日本经济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以消费为中心扩大内需,对于日资企业来说,将带来扩大向中国出口或在中国销售的机会。实际上,日本对外经济的重心正在稳步地从美国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在战后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扩大内需,日本企业在中国当地的生产(包括香港在内)中所占的当地销售比率,已从2002年的35.1%上升到2010年的63.4%(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海外当地法人季度调查》)。由此可见,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不仅作为工厂,而且作为市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重心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也从以往的以制造业为中心开始向服务业倾斜。特别是中国为了在现代服务业中吸收最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知识经验,需要积极地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由于中国放宽了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在金融、物流和通讯等领域,日本企业能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机会将会不断增多。

  进而,伴随中国的产业升级,日本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已开始把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从中国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各国转移,与此同时,扩大在中国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这对于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来说,是一个利用吸引直接投资加速工业化的好机会。然而,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的忧虑也会日益高涨。为了避免空洞化,日本也必须像中国那样,开拓新的增长领域,推进产业升级。

2011年12月13日
>> 日本语原文

2011年12月13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