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今年能否实现7.5%的增长目标?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在3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确定了今年的主要经济目标(表1),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目标设定和去年相同,为7.5%左右,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中国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制约,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而且实施扩张性宏观政策的空间有限,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存在困难。

表1 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目标
表1 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目标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2014年)、"关于2012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与2013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2013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与2014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制作

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增就业效果倍受重视

  对这次把增长目标设定为7.5%的背景,李克强总理进行了如下说明:"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后召开的记者会上,李总理对政府的增长目标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对于可以容许的下限,并没有明确说出数字,但他表示:"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600-700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注1)。并且,李总理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的经济形势报告中指出,要增加1000万人的就业,就需要达到年率为7.2%的经济增长目标。综合这些发言来看,经济增长目标的下限为7.2%(注2)。

制约经济增长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关注

  简而言之,中国政府在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保证就业。但在2012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开始减少,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也因为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不复存在(即所谓"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由此引发的劳动力短缺日趋明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

  实际上,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4季度,尽管经济增长率只有7.7%,但城市地区的求人倍率高达1.1倍,创历史新高(图1)。从反映劳动力需求的招聘人数比反映劳动力供给的求职人数高出10%这点来看,中国目前7.7%的增长率很可能已经高于潜在增长率(估计约为7.0%)。

图1 城市地区的求人倍率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却居高不下
——反映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

图1 城市地区的求人倍率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却居高不下
(注)中国城市地区的求人倍率是根据大约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招聘人数/求职人数计算的。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制作

  1980年代后半期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显示,如果企图通过强行实施扩张性宏观政策,追求超过潜在增长率的高增长,就有可能招致经济不稳定。中国目前存在的房地产价格高涨,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规模迅速扩大等泡沫膨胀征兆越发显著。为了避免危机,政府不得不在考虑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前,先竭力治理泡沫经济,这将制约经济的增长。预计2014年的增长率很难达到政府所定目标,只能停留在7%左右。

2014年4月4日登载
>> 日本语原文

脚注
  1. ^ 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城镇新增就业者人数,在总结了去年1310万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定今年的目标为1000万人以上。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人口研究所蔡昉所长指出的,城镇新增就业这个统计指标,存在外出打工农民的重复计算等计算方法的重大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被夸大(蔡昉“劳动人口负增长下的改革突围”《上海证券报》2014年3月20日)。
  2. ^ 在2013年10月的经济形势报告中,李总理指出“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150万人就业”。这说明中国政府必须保证就业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但同时也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上升迟缓,因此绝非喜事。
相关文章

2014年4月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