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解决空洞化的良策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原刊载于《allatanys》2012年1月6日)

“雁行模式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由于受到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的迅猛赶超,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急速增加,引起了其国内对于“产业空洞化”的忧虑。压在日本企业身上的高额法人税、高劳动力成本、削减温室气体的严格目标、进展迟缓的自由贸易协定、日元超高值、震后电力紧缺这“六重苦”也加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空洞化与日本经济①:“六重苦”不利于国内设备投资》(专题讨论),日本经济新闻,2011年12月19日)。日本要想恢复经济活力,就必须避免产业空洞化,实现产业升级。为此,可以借鉴战后为亚洲地区带来了共存共荣的“雁行模式经济发展”经验。

  雁行模式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在相关国家扶植新兴产业的同时,向海外转移夕阳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发展阶段,出口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努力实现产业升级。无论是赶超的国家,还是被赶超的国家,都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之成为整个亚洲地区迅猛发展的动力。日本要想保持在亚洲雁行模式中的领航地位,就需要实施以下对策。

保护夕阳产业不如扶植新兴产业

  首先,必须致力于“扶植新兴产业”,而不是“保护夕阳产业”。扶植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制造业,还应包括有能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服务业。经济服务化和“脱工业化”是向发达国家迈进中的伴生现象,必须与空洞化区分开。日本不应固守传统的制造业,而应紧跟经济的信息化、知识化和网络化的潮流,努力开拓新兴产业。由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服务业的生产率仍然较低,所以只要放宽限制就有可能大幅度增长。为了完善扶植新兴产业的环境,日本需要尽快撤消阻碍市场准入的壁垒和限制竞争的管制,同时制定具体实施政策,促进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顺利转移到新兴产业,而非通过限制进口和补贴等方法把其捆绑在夕阳产业上。

  然而,“保护夕阳产业不如扶植新兴产业”虽然作为总体方针获得支持,但是一旦涉及各种具体问题,就会遭到在政策实施中蒙受损失方的反对,难以贯彻到底。实际上,从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虽然日本政府动用了巨额财政资金用来刺激经济,但是其中一大半没有用来扶植新兴产业,而是用于保护农业和建筑业等夕阳产业。而且,就连打出“民生牌”(即从工程设施建设型经济转为重视民生建设型经济)理念上台的民主党政权,最近也收回了众议院选举时的承诺,决定继续建设八场水库。由此可见改变现状之难。要想走出总体赞成具体反对的怪圈,不仅需要政治发挥其强有力的领导作用,还需要推出针对因改革而受损方的补偿性政策。

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不如促进对内直接投资

  此外,日本要想避免空洞化,实现产业升级,就应积极吸引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通过外资企业参与日本市场,不仅可以引进技术和经营资源,而且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竞争。实际上,正如雷诺汽车公司旗下的日产汽车在其CEO卡洛斯•戈恩的领导下打了个出色的翻身仗所象征的那样,企业借引进外资之机恢复活力的先例已经出现。

  迄今对日本进行投资的主要是欧美企业,但这几年,实力提升的中国企业受益于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其中以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并购为中心的对日投资也日益显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对日投资是获取技术和品牌等的有效手段,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不仅可以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援,还可以在迅猛增长的中国市场获得立足之地,其好处非常大。

  然而在现阶段,日本引进的直接投资额,从世界范围来看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统计,截至2010年的引进直接投资额(按存量计算),中国为5788亿美元,相当于GDP的9.9%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两倍;美国达3.451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3.5%和对外直接投资的70%;与此相对,日本只有2149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9%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四分之一。以劳动力费用和纳税为主的经营成本过高,和在现行法规制度下并购有困难等因素阻碍了外资企业对日投资,这些都需要改善。

海外生产不如日本生产出口海外

  为了确保日本企业可以一边在国内生产,一边通过出口打进海外市场,政府必须通过推进自由贸易协定(FTA)等,来完善自由贸易的环境,尤其是与经济迅猛增长的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是当务之急。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不只是单纯的生产基地,其作为与美国匹敌的终端产品消费市场已受到瞩目。要想打入中国市场,并不一定要在中国生产。这是因为,虽说中国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日本,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比在日本生产便宜,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即便在日本生产以后向中国出口,也应该具有充分的竞争力。然而实际上,在一部分领域,尽管在日本生产成本更便宜,但由于存在贸易壁垒,因此日本企业不得不从“在日本生产,向中国出口”的方式改为“在中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方式。中国的进口关税高达25%的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因此,贸易壁垒的存在是导致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向中国出口被在中国生产所取代,日本必须通过与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来消除关税等妨碍贸易的壁垒。如果中日之间能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企业就可以在本国生产后,自由地向中国出口,日本的基础产业也没有必要冒风险移到中国生产。这样,就可以在日本国内创造许多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由此看来,对于日本来说,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是解决空洞化的对策,而且还可以成为有效的增长战略。当然,自由贸易协定的对象国并不仅限于中国,还可扩展到亚洲各国和美国,如果这能实现,就可以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2012年1月10日
>> 日本语原文

2012年1月10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