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外汇政策解决不了结构问题——必须考虑政策组合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了2.1%,同时外汇制度由过去的钉住美元汇率制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然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减轻。在12月2~3日在伦敦召开的发达国家七国财务部长、央行行长会议(G7)发表的共同声明中,就人民币问题,虽然没有使用"升值"一词,但指出"我们相信进一步提高中国货币制度的弹力性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与稳定"。但是,中国政府慎重对待升值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为了抑制升值步伐,持续对外汇市场进行大规模干预。作为其理由之一,说得最多的就是进一步上调汇率将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加,农业也将受到沉重打击。但是,外汇政策终究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如果强行将其用作保护个别部门的手段,就会产生对内、对外不均衡的扩大等很多副作用。

  在思考存在多个目标时经济政策的理想状态时,要以丁伯根定理和蒙代尔定理为基础。(

  (1)丁伯根定理:实现多个独立的政策目标,需要同样数量的政策手段。

  (2)蒙代尔定律:政策的各项手段应该分别用于最能发挥其效果的政策目标。

  举例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要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国内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对外均衡),按照丁伯根定理,就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两种政策手段。其中,按照蒙代尔定理,将财政政策用于国内均衡,金融政策用于国际均衡的做法最为有效。

  现在,中国希望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保护效率低下的企业与产业这两个政策目标,然而,按照丁伯根定理,仅凭外汇政策这一种手段,无法同时实现上述两种目标,还需要另一种手段。而且,按照蒙代尔定理,外汇政策应该用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而收入分配和结构问题的解决则应借助于制度改革。

  诚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除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成为裁员对象的城市劳动者。但是,这是一种结构问题,而非需求不足这一宏观经济变动所产生的问题。而且,由于农业和国有企业是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因此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其规模将不可避免地收缩。从效率的角度讲,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资源应该由效率低下的企业和产业向效率高的部门转移。这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救助伴随产业调整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应该运用比外汇政策更为直接且有效的诸如充实社会保障体系、对职业培训提供援助等手段。

  如果外汇政策真的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最合适手段,那么,中国不单应该反对调升汇率,还应该积极地下调汇率。但是,外汇政策终究只是稳定宏观经济的手段,强行将其用作创造就业的手段,就必须牺牲原来的目标,而伴随其中的风险和代价非常大。

  目前,将汇率维持在低水平的政策已经带来了很多副作用。首先,为了抑制汇率的上升,就必须通过干预(抛售人民币购入美元)的形式吸收供给过剩的外币。其结果是,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其次,在中国贸易黑字,尤其是对美国贸易黑字规模正在扩大的情况下,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正在激化。要避开这样的问题,维持稳定增长,中国就必须基于政策组合的考虑,重新审视现行的经济政策是否恰当。

2005年12月7日
>> 日本语原文

脚注

(注)提出丁伯根定理的让·丁伯根在1969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提出蒙代尔定理的罗伯特·蒙代尔也获得了199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关文章

2003年12月26日 《如何管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12月7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