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如何管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建议采用BBC方式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围绕人民币问题,美国要求中国摆脱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对此,中国一方面把"符合市场经济的灵活的汇率制度"列为中长期目标,同时又以贸易和资本交易的自由化,以及以银行为首的金融部门的健全化等前提条件尚不具备为理由,要求给予宽限。既然完全的浮动汇率制短期内无法实现,那么在向着这一目标迈进的较长的过渡期内,就只能实施以当局积极干预为前提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作为管理的基准,由一篮子货币(Basket)、浮动区间(Band)和爬行(Crawling)等三个要素构成的BBC方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首先,所谓"一篮子货币制"是指汇率不是钉住美元等单一货币,而是钉住由复数货币组成的"篮子"的一种汇率制度。反映与贸易对象国贸易量比重的"实效汇率"也可看成是一种货币篮子。采取在此基础上的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意味着进行一种稳定实效汇率的政策运营。假设中国将人民币钉住由日元和美元组成的篮子(如图)。在这个通货篮子里,日元的比重越高,人民币与日元(对美元)的联动性越强,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变动也就越小。例如,日元的比重为30%的时候,当日元对美元汇率上涨10%,中国货币当局就要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来加以对应。与100%钉住美元的做法相比,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受到抑制。相反,当日元对美元贬值10%,通过人民币贬值3%来对应,就会阻止中国竞争力的下降。结果,与以往的钉住美元制相比,在一篮子货币制度下,即使日元对美元汇率发生了变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也很小。这样,采用一篮子货币制度,能够有效地抵消中国经济因美元以外的主要货币的变动而受到的影响。

  其次,所谓"浮动区间"是指能够接受的汇率变动幅度(例如按中心汇率上下5%浮动)。在浮动区间内,汇率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在有可能超过区间上限和下限的时候,政府则当仁不让地采取干预手段。区间的幅度越大,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就越小,汇率形成的机制也就越接近浮动制,相应地货币政策的自由度也就越宽。

  最后,所谓"爬行"是指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将汇率对所钉住的对象货币(包含篮子)加以调整。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印度尼西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每年下跌4%左右,这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4%左右。因此,印度尼西亚政府为了维持购买力平价(PPP),进而为了维持竞争力,按照物价差异对印尼盾实施了贬值。与此对应的是,目前已经偏低的人民币汇率在消除与均衡汇率之间的差距之前,不是向下调整,而应向上调整更为妥当。

  在向基于BBC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过渡期间,必须具体地决定区间的幅度、篮子里货币的构成以及爬行的速度。现在,中国采取的实质上的钉住美元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汇率变动幅度、篮子里美元以外的各种货币所占比重以及爬行速度均为零的BBC方式的特殊情况。对此,关于如何决定上述三种变数的"最优水平",专家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既然存在着错误选择的风险,我认为,为了将这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需要采取一种渐进的战略,分阶段地提高这些变数的比率。

图 一篮子货币制的运作
图 一篮子货币制的运作
(注)即使日元对美元汇率发生变动,人民币对货币篮子的价值也不发生变化(当日元升值10%的时候,-7%×30%+3%×70%=0,在日元贬值10%的时候,7%×30%-3%×70%=0)。
(出处)经济产业研究所

2003年12月26日
>> 日本语原文

2003年12月2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