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与通货膨胀论的观点整理——必须分清对日本产出价格和投入价格的影响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就在不久前,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还被视为日本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如果说中国输出通货紧缩对日本不利,那么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就应该受到欢迎,然而,由于中国经济需求旺盛,初级产品的市场行情高涨,于是人们又开始担心来自中国的通货膨胀也会拖累日本经济复苏的步履。要解决这一矛盾,不仅需要注意绝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也要关注产出相对于投入的相对价格动向()。对于从海外调配部分用于投入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并出口部分产出的日本企业而言,投入价格和产出价格分别受到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以中国为首的海外因素主要通过贸易条件(即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对日本经济产生影响。

  如果日本的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而上升,那么,日本的贸易条件就会改善。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产出价格相对于投入价格的上升,与之相应的利润的增加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日本的出口价格上升幅度超过进口价格(进口价格一定的时候,出口价格上升)的"良性通货膨胀",另一种则是日本的进口价格降幅大于出口价格(出口价格一定的时候,进口价格下降)的"良性通货紧缩"。如果举出具体的例子,可以说,为海运和建筑机械行业带来生机的"中国特需"就是一种中国输出的良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以优衣库为首的外包形式,运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日本企业则享受着中国输出的良性通货紧缩之益。

  相反,如果日本的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上升,那么,日本贸易条件就会恶化。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投入价格相对于产出价格上升,与之相应的利润的下降将使生产规模萎缩。这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日本的进口价格涨幅超过出口价格(出口价格一定的时候,进口价格上升)的"恶性通货膨胀",另一种是日本的出口价格降幅大于进口价格(进口价格一定的时候,出口价格下降)的"恶性通货紧缩"。例如,由于中国强劲的需求,在世界市场上铁矿石等一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暴涨,结果导致日本的进口价格上升,进而使其贸易条件恶化,这就属于"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原因,中国的产品更加便宜,与中国竞争的一部分日本企业就要相应地下调其产出价格,同时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这种"恶性通货紧缩"也曾成为一度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的依据。

  为了消除这种来自中国的通货紧缩,日本一直在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当然,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就会上涨,与中国竞争的日本企业就会从中受益。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享受来自中国的良性通货紧缩的企业而言,这又恰恰是一种导致成本上升和生产规模缩小的"恶性通货膨胀"。考虑到日中两国的产业结构互补大于竞争,因此对整个日本经济而言,来自中国廉价产品的进口是一种"良性的通货紧缩",而由人民币升值引发的通货膨胀则会是一种"恶性通货膨胀"。

表 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与通货膨胀论的四种情形
表 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与通货膨胀论的四种情形
(注)城市为可支配收入,农村为人均纯收入。
(出处)中国统计摘要2004

2004年7月21日
>> 日本语原文

2004年7月2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