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国经济探底反弹——3月宏观经济指标改善值得关注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顾问研究员
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2016年第1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同比增长6.7%,略低于上个季度的6.8%,为雷曼危机时期2009年第1季度(同比6.2%)以来最低水平。但是3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比1~2月有大幅改善,显示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

  首先,制造业的采购经理指数(PMI)3月达到50.2,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突破50的荣枯分水线。在调查项目中,不仅产量,在新订单、采购量、进口、采购品价格等广泛领域都出现了改善。3月的非制造业PMI也从2月的52.7上升到53.8(参见图1)。

图1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PMI变化
图1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PMI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CEIC数据库(原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

  其次,在生产方面,工业生产(按附加值计算、以规模以上企业为对象)的同比增长率从1~2月的5.4%上升至3月的6.8%。

  再次,在内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率从1~2月的10.2%上升至3月的11.2%。这反映了由于以一线城市为中心的住宅价格急剧上涨,住宅开发投资开始增加。3月的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8%,受此影响,迄今处于低迷状态的钢材生产(同比从1~2月的-2.1%上升至3月的3.3%)、水泥生产(同比从1~2月的-8.2%上升至3月的24.0%)、发电量(同比从1~2月的0.3%上升至3月的4.0%)也正在回升。另一方面,作为消费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从1~2月的10.2%上升至3月的10.5%。

  进而在外需方面,3月的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1.5%,自去年6月以来首次转为正增长(参见图2)。受去年夏季以来人民币贬值、欧元和日元兑美元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下降,这会有助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3月的进口额(按美元计算)同比-7.6%,与1~2月的-16.7%相比,下降幅度正在缩小。

图2 出口与进口的变化
图2  出口与进口的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CEIC数据库(原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制作

  最后,在需求复苏的影响下,3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2.3%,与2月相同,达到2014年7月以来的高水平。3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4.3%,与去年12月的谷值-5.9%相比降幅缩小(参见图3)。

图3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变化
图3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CEIC数据库(原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

  由于经济基础状况得到改善,上证综合指数在1月28日触底2656点后开始回升,4月下旬在2900~3000点之间徘徊。此外,3月的外汇储备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上升,曾一时急剧下跌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开始趋于稳定(参见图4)。这些现象显示,去年夏季开始的股价暴跌引发的金融市场混乱正在走向稳定。

图4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
图4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CEIC数据库(原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制作

  在展望今后的经济动向时,应关注住宅市场的走向。住宅销售面积和住宅价格是住宅开发投资的有效先行指标。这两个指标都呈现高增长,进而可以推测住宅开发投资今后将会加速(参见图5),住宅市场的复苏将成为经济回升的动力。不过,住宅价格已经达到泡沫警戒线,由于最近价格急剧上涨,从中长期来看,泡沫崩溃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创的风险不减反升。而且,以钢铁和煤炭为主的许多产业仍然面临着设备、债务和雇用这"三大过剩",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尚需要时间。因此,无法期待像雷曼危机后那样的V字复苏。

图5 住宅销售面积、价格及投资的变化
图5  住宅销售面积、价格及投资的变化
(注)销售价格是70个大中城市的简单平均值,截至2010年12月为新建住宅销售指数,从2011年1月起为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销售面积是商品房面积。由于每年1月和2月的销售面积数据以两个月平均值的形式发表,图内1月和2月数据相同。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CEIC数据库(原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

  虽然在这种状况下要求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从以下理由来看,实现的可能性很小。首先,导致"三大过剩"的正是雷曼危机后实施的4万亿元扩大内需对策引发的企业投资扩大。其次,由于劳动力短缺等供给制约,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从原来的10%前后降至现在的约7%,以此为标准可以认为,目前6.7%的增长率并不意味着经济严重衰退。虽然2016年第1季度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准,但城镇求人倍率达到1.07倍,依旧维持在接近充分就业的高水准(参见图6)。这正反映了潜在增长率的大幅下降。

图6 GDP实际增长率与城镇求人倍率的变化
图6  GDP实际增长率与城镇求人倍率的变化
(注)中国城镇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是根据在约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招聘人数/求职人数计算的。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制作

  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政府对于实施大规模扩大内需的政策比较消极。今后如果确定经济已经探底,政府的这一态度将会更加明确。

2016年4月28日登载
>> 日本语原文

相关文章

2016年5月2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