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通讯技术正在掀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浪潮,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信息通讯产业,还波及到其他产业。互联网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的技术,但由于其技术进步速度快,使用成本也随之迅速下降,就成为发展中国家来追赶发达国家的有力武器。中国受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增长率也相应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实现飞跃,中国正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经济效应
互联网的普及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促进创新,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这种增长有助于互联网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有望出现刺激整个市场需求的波及效应(Deloitte,"Value of Connectivity", Thought Leader's News Vol. 2,June 2014)。
首先,互联网使信息的大规模收集和传输成为可能,以此提高了生产率和市场效率。移动终端可以迅速交换各类信息,由此削减信息传输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业务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创意的传播加速,使全世界范围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为可能。
其次,互联网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打破市场准入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加透明度,与市场高效化直接挂钩,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些有利因素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
再次,互联网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高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就会带来工资的上涨和劳动者待遇的改善。
最后,互联网的普及将会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带来根本性变化,使许多依靠农业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向知识经济转变。
迅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互联网带来的这些经济效应不仅惠及投入大量成本进行技术开发的发达国家,还惠及用低成本使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利用后发优势,充分享受由互联网的普及所带来的恩惠。认为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的"数字鸿沟"论(Digital Divide)虽然盛行,但中国的实践证明这恰恰相反。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iGDP),在2010年时只有3.3%,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但2013年上升至4.4%,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了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参见图1)( 注1 )。该研究所预测,"互联网在2013年–2025年之间将使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提升0.3–1.0%"。

截至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同比增加3117万人,总数达到6亿4900万人,互联网的人口普及率为47.9%(参见图2)( 注2 )。在互联网用户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同比增加5672万人,达5亿5678万人(占全体用户的85.8%),多于台式电脑(70.8%)、笔记本电脑(43.2%)和平板电脑(34.8%)。互联网不仅是获取信息和通讯的手段,还可以进行消费和娱乐等,影响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2014年互联网服务的利用率依次为即时通讯(占互联网用户整体的90.6%)、搜索引擎(80.5%)、网络新闻(80.0%)、网络音乐(73.7%)、网络视频(66.7%)、网络游戏(56.4%)、网络购物(55.7%)。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游预定、理财等新领域的利用率虽然较低,但增长迅猛(参见表1)。

应用 |
用户规模 (万) |
全年增长率 (%) |
网民使用率 (%) |
---|---|---|---|
即时通信 | 58,776 | 10.4 | 90.6 |
搜索引擎 | 52,223 | 6.7 | 80.5 |
网络新闻 | 51,894 | 5.6 | 80.0 |
网络音乐 | 47,807 | 5.5 | 73.7 |
网络视频 | 43,298 | 1.1 | 66.7 |
网络游戏 | 36,585 | 8.2 | 56.4 |
网络购物 | 36,142 | 19.7 | 55.7 |
网上支付 | 30,431 | 17.0 | 46.9 |
网络文学 | 29,385 | 7.1 | 45.3 |
网上银行 | 28,214 | 12.8 | 43.5 |
电子邮件 | 25,178 | -2.9 | 38.8 |
微博 | 24,884 | -11.4 | 38.4 |
旅行预订 | 22,173 | 22.7 | 34.2 |
团购 | 17,267 | 22.7 | 26.6 |
论坛/bbs | 12,908 | 7.2 | 19.9 |
博客 | 10,896 | 24.2 | 16.8 |
互联网理财 | 7,849 | - | 12.1 |
(注)利用率为该项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年1月)制作 |
其中,网购的交易金额与用户人数同时快速增加,2014年中国的网购销售额同比增加49.7%,高达27898亿元(相当于4542亿美元,占零售总额的10.6%)(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2月26日),这个数字高于美国的3039亿美元(占零售总额的6.5%)(参见图3)( 注3 )。2014年11月11日中国"光棍节",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购物网站当日交易额同比增加57.7%,创历史最高纪录(Alibaba,"Alibaba Group Generated US$9.3 Billion in GMV on 11.11 Shopping Festival," Press Release ,November 12,2014),这成为网购迅速扩大的标志( 注4 ),其中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的交易额占整体的大约42.6%。

另外,以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为中心的电子金融也迅速发展,2014年(不经银行)的第三方网上支付规模同比增加了50.3%,达到8.1万亿元(iResearch,"2014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2015年3月4日),其中网购、理财的份额分别达到31.4%和14.7%( 注5 )。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为了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业,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的方针。
"互联网+"最初是互联网大企业腾讯的CEO、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出的概念,据他解释,"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例如,"互联网+零售"就成为"网络销售"。互联网的普及就如同以往电力的普及一样,给许多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不仅涉及零售、家电、通讯、媒体,还正在向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扩展。各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及随之而来的创新,不仅有利于产业升级,还可以促进创业,使国民生活更为便捷(孙冰"互联网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9期)。
除"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外,在可称之为"互联网+工业版"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工业信息化部正在制定)中,也对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通讯技术寄予了厚望。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注6 )。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在民间主导下发展迅猛,未来在政府 "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动下,还将进一步带动其他产业,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2015年4月8日登载
>> 日本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