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建国六十周年——从经济改革的时代转向政治改革的时代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今年十月一日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这六十年大致可分为毛泽东(1893~1976年)专制统治下的“前三十年”和推行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邓小平(1904~1997年)路线的“后三十年”。中国在采取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三十年”经济停滞不前,而在引进了市场经济和承认了私有财产以来的“后三十年”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从实践中证明了作为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

  但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显著。要想纠正这些问题,中国必须以迄今三十年的“经济改革”成果为基础,在今后的三十年里积极推进“政治改革”。

在计划经济下停滞不前的“前三十年”

  中国在1949年共产党革命成功后引进了计划经济,全面否定私有制,禁止追求利润的生产和交易,只允许由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公有制企业”,同时消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种体制下,资源分配的效率和劳动热情都很低。再加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动乱,使经济长期委靡不振。从1953年至1978年的GDP增长率为6.1%,扣除人口增长因素,人均GDP增长率只有4.0%(根据1999年出版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计算)。

  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于“前三十年”做了如下总结(“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建国后,我们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在城市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干得很好。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文化大革命”就更不用说了。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后,还徘徊了两年,基本上还是因循“左”的错误,一直延续到一九七八年。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一九七八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二百五十美元。这年年底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

  如果把“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理解为恢复了鸦片战争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独立”,那么这可以说是对“前三十年”的正确评价。

在市场经济下飞跃发展的“后三十年”

  出于对“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实验失败的反省,以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中国转向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邓小平路线,开始积极引进市场经济和尊重私有财产等资本主义的因素。

  首先,改革开放初期,在农业部门解散了人民公社,采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工业部门也在实施“放权让利”(给予企业自主权,可分享利润)政策下,允许企业追求利润。各经济主体通过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利益,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

  由于1989年的六四风波,改革开放暂时停滞,但是以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契机,改革开放重新回到轨道,并不断加速。在同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为改革的目标。大会后,不仅消费品,而且在生产资料、劳动力、土地、资本配置方面,市场的作用也逐步扩大,取代了政府计划和行政指导。

  在市场化进程中,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国有企业开始了民营化。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的国有部门向高效率的非国有部门转移,使中国产业整体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如上所述,市场经济时代(后三十年)与计划经济时代(前三十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市场环境之下,由于人们追求各自的利益,优胜劣汰这一竞争原理(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结果,从1979年至2008年的三十年间,GDP年增长率达到9.8%,人均GDP增长率达到8.6%,均大幅度超过了“前三十年”(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09》)。

政治改革成为“下一个三十年”的最重要课题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中国总体上改善了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但是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恶化和官僚腐败等问题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正如频繁发生的群众性事件所显示的,社会越来越不安定。中国面临的这些问题,是由于经济上引进的资本主义因素与坚持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相互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政治改革。

  实际上,200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七届党代会上,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民主”一词反复出现了六十多次,显示出政治改革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可以预计,政治改革将会遇到既得利益阶层的抵抗,出现迂回曲折。但是以民主化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对中国来说将成为下一个三十年的最重要的课题。

刊登于2009年9月25日
>> 日本语原文

相关文章

2009年9月2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