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之下,港元也经受着升值的压力。自去年7月中国将人民币升值2.1%并转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这一状况一直没有改变。这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缓步上升,逐渐接近港元与美元间1:7.8的官方汇率,海外市场上交易的12个月期货(NDF)则已经突破了1:7.8(见图)。很多人猜测,当局会借此机会将港元迄今采取的与美元挂钩改变为按照1港元=1人民币的汇率与人民币挂钩,港元和人民币同时对美元升值的预期正在诱发新的投机资金流入香港。
港元受人民币汇率走势波动的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1997年香港回归后,在与大陆之间经济交流旺盛的过程中,应强化港元和人民币之间的联动性,并实现与人民币并轨。但是港元作为独立于人民币的货币继续存在,是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下实现50年不变的象征,因而当局对外汇制度与汇率的变更持慎重态度。此外,在中国尚未具备充分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交易可兑换的情况下,促使港元与人民币并轨,难免引致对港元信心下降,所以实施的可能性极低。
回顾香港汇率制度的历史,在1983年10月,人们对1997年之后香港前途的忧虑引发了港元暴跌,以此为契机,港元由浮动汇率制改为目前的盯住美元制(联系汇率制度)。其后,虽然香港经济经历了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1989年6月天安门事件后的股价暴跌、1995年初伴随墨西哥货币危机出现的以美国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撤退、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多次冲击,香港当局也从未允许变更官方汇率(注)。此次,虽然港元经受的压力从以往的贬值变为升值,当局仍将贯彻固守盯住美元制的坚决态度。
但是,从中长期看来,如果香港和中国经济的联系继续加强,在中国国力增强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的话,港元与人民币挂钩以及最终实现与人民币的并轨也就顺理成章。实际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今年5月接受电台采访时首次提到,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存在将来港元与人民币挂钩存在可能性。
港元和人民币之间"一国两币"的关系不过是过渡性的措施,如果中国和香港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趋近的话,区别两种货币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在草拟决定香港回归后架构的《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时,当事者们似乎预测这一趋近过程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然而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持续最近25年的高速增长,两种货币的统一可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

2006年6月28日
>> 日本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