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国会成为汽车出口大国吗?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在外国汽车企业为抢占中国市场而积极登陆的推动下,中国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而且更有一些企业打算从中国向海外出口汽车。但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不仅生产成本高昂,同时在打入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诸多课题。虽然生产资源的集中投入可以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这将使就业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渺茫。尤其是汽车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从而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竞争力。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中国若要急于追求产业升级就得以牺牲就业作为其代价。

大规模出口汽车为时尚早

  最近,媒体上频频传来有关中国计划出口汽车的消息。2004年12月23日,本田公司宣布中国首例生产出口轿车专用的广州工厂(年产5万辆)的一期工程竣工。从2005年2月底开始生产的小型轿车将出口欧洲。另外,2005年1月5日,中国的汽车厂家奇瑞汽车公司也宣布将从2007年起通过汽车进口销售公司Visionary Vehicles LLC在美国销售五款轿车,2007年的销售目标将达25万辆。中国政府也于2004年6月1日公布了以"2010年前将汽车产业培养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目标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汽车的出口。

  但是,我们不能不说中国迈向汽车出口大国之路荆棘密布。以奇瑞汽车为例,在向美国出口的时候,不仅需要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将面临"满足环境和安全标准"、"建立销售网"和"充实售后服务网"等一系列课题。

  奇瑞汽车被评价为中国汽车厂家中品牌力最强的公司。即使如此,在美国市场上,仍然必须以低于同级车型30%左右进行销售的低价格战略作为其卖点。然而,在中国,汽车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和主要零部件还必须从海外进口。由于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因此生产效率也比较低。结果,尽管中国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中国产的汽车生产成本偏高,尚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除此之外,由于要满足废气排放规定和安全标准等规格要求也需花费成本,因此,价格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而且,由于这些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进一步严格,因此,为满足标准就需要持续地支付开发成本。在技术方面落后的中国厂家开发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奇瑞汽车计划在进入的时候在美国国内开设250家专销店,由于新增建立销售网的相关费用,因此与已经在美国当地进行生产的厂家相比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同级的新车。比如美国二手车市场也非常完善,发达国家的汽车即使是二手车也能够享受到完善的售后服务。因此,即使汽车单体价格便宜,但考虑到售后服务费用,也有人可能购入二手车。但是,要完善售后服务,就与建立销售网一样需要新增费用,这样一来,就需要考虑到中国厂家的价格竞争力将进一步弱化。

产业升级与创造就业机会的两难选择

  当然,如果把目前中国拥有的生产资源向汽车产业倾斜,也不能否定可以将其培养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但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两个矛盾。

  首先是就业问题。汽车产业是一个大量采用先进的机器人等设备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不象产品加工行业等那样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如果把同样的金额投入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日本的经验已经表明,汽车产业要具有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导致汇率上升。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就很难维持中国迄今保持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竞争力,因而也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加之中国仅农村地区就拥有1.5亿人的剩余劳动力,因此那种不惜牺牲就业来加快产业升级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如何兼顾扩大就业机会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了思考中国经济发展时的重要课题。

2005年1月14日
>> 日本语原文

脚注

  这类似于在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上也有所记述的荷兰病。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时在所有产业上保持国际竞争力。20世纪60年代,荷兰由于北海油田的开发取得进展,扩大了石油出口,但与此相伴随的贸易黑字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本国货币的急剧升值,结果降低了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引发了产业空洞化。

2005年1月1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