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中国经济——可资参考的日本经验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在投资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情况下,中国出现了房地产价格高涨等泡沫经济的迹象。但是,以最近政府的紧缩政策为契机,投资和景气已经开始放慢,资产价格走低也成定局。如果泡沫破灭,中国就会象90年代的日本一样,企业部门被迫削减员工、减少设备投资,以减轻负债。

  首先,日本的很多大企业实际上是采取终生雇用制,因此削减员工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过,尽管萧条加剧也没有出现大量的失业者。与此相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很高,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将大幅度上升。现在,从农村流向城市以及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的打工者就已经高达一亿人。由于他们向家乡的汇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滞后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对政府而言,维持就业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事关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其次、最近的很多设备投资是以经济繁荣今后还将持续下去为前提的。然而,经济景气一旦放慢,销售不再增长,企业就会出现设备过剩。特别是已经出现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与建筑相关的行业正面临严峻的形势。汽车行业也很可能陷入设备过剩。以丰田等日资厂家为首,世界主要汽车厂家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而且,以往与汽车生产毫不相关的中国企业也在跃跃欲试地进入汽车行业。在缺乏内需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将不得不加大出口。但是,中国已经是美国贸易赤字最大的来源,从中国的进口如果进一步增加将加剧双方贸易摩擦的激化。

  第三,在作为借款人的企业业绩恶化的情况下,银行拥有的不良债权将进一步增加,惜贷问题将加剧。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投资中四成依赖于银行融资。在即将到来的调整中,包括企业破产在内,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产业重组,银行也不得不为此承担部分损失。中国的银行拥有的不良债权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坏的水平,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进一步恶化不可避免()。为了防止出现与日本同样的金融危机,政府为了处理不良债权,就不得不向银行部门注资。但是,国有银行与作为其最大的融资对象的国有企业在缺乏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即使政府资金的导入能够一时减少不良债权,但却无法防止新的不良债权产生,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制定了在不远的将来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的计划,但是,如果正好赶上不良债权问题加剧,其实现起来难度将很大。在日本,以长期信用银行(现在的新生银行)和理索纳银行为首的一部分银行不得不打消了依靠自身力量从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念头,最终被迫走上了“国有化”的道路。

  为了解决雇用、设备和债务这“三个过剩”问题,日本花费了10年以上的时间。而中国可以用来避免这种日本型危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表 中国银行业不良债权余额与比率(2003年末)
表 中国银行业不良债权余额与比率(2003年末)
(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出处)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1月11日公布。

2004年6月22日
>> 日本语原文

2004年6月22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