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应警惕经济过热问题——聆听樊纲先生的报告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先生为纪念其《中国没有完成的经济改革》一书日文版由岩波书店出版,于12月中旬来到日本(注)。18日,他在经济产业研究所作了题为"中国新一轮高增长与潜在问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在日本也受到高度关注的中国经济过热问题。樊纲先生早在"非典"结束时的2003年中期就已经指出,应警惕中国的经济过热("中国经济有没有过热",国际金融报2003年7月31日)。此后,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9.1%,11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跟上一年同月比较上升3.0%,可见过热已从"可能性"渐渐变成"现实"。
此次经济过热受到了投资的带动。自2002年秋天,党的16大以来,相继出台的经济政策和各级领导层的人事变动促进了公共事业的扩大,而加入WTO以后直接投资的增大也推动了民间的设备投资。此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住房贷款的普及又加速了住宅投资的扩大。与此同时,在资金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上市,努力减少不良债权比率,于是试图增加相当于该比率分母的贷款规模,迄今为止制约投资的惜贷现象不见了踪影。结果,1-10月份的固定投资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猛增30%,其势头超过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引发的上一次投资热潮。
关于今后的经济走势,樊纲先生认为目前8-9%的增长率已经大致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并基于这种认识,描绘了软着陆和硬着陆的两种情景。软着陆的情景是政府当局转调整迄今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从今年夏天开始的紧缩货币政策,以此控制投资的增长,使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潜在水平之内。其结果是,通货膨胀率缓慢上涨,稳定的增长也可保持到2005年。与此相反,硬着陆的情景是,由于紧缩政策不充分,2004年的增长率大幅度超过其潜在水平,2005年供给将大于需求,发生设备过剩问题。结果,迄今呈现的投资扩大和增长加快的良性循环就会被投资缩小和增长放慢的恶性循环取代,中国经济将再次迎来通货紧缩的局面。
樊纲先生高度评价了政府在施行宏观政策的谨慎态度,并相信最有可能出现软着陆情形。中国经济在2004年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对于以坚挺的对华出口为杠杆扩大销售和收益的多数日本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必须警惕通货膨胀加快的风险。跟人民币升值一样,中国物价的上涨对于一部分与中国竞争的日本企业而言,将带来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对于从中国进行外部采购的很多日本企业来说,反而带来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收益的下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迄今一直批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日本而言,来自中国的通货膨胀也不一定是个喜讯。
2003年12月22日
>> 日本语原文
- 脚注
-
在访日期间,樊纲先生除了在经济产业研究所之外,还在经济广报中心、日本华人教授会议、富士通综研主办的研讨会上讲演,给很多与会者以深思和启示。作为本书出版和作者来日的策划者,我在此向樊纲先生和给予帮助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 相关文章
2003年10月24日 《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过热?》
2003年12月2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
-
习近平第三个任期的施政方向
——对邓小平路线的进一步调整2023年2月 1日[实事求是]
-
中国少子老龄化加速
——与日本比较2022年12月21日[实事求是]
-
2022年中国经济持续低迷
——房地产市场走势和新冠对策备受瞩目2022年2月24日[实事求是]
-
中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在于提高农村收入和推行再分配改革2022年1月19日[实事求是]
-
中国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管
——以蚂蚁集团和滴滴出行为例2021年10月28日[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