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日本的直接投资加速向中国转移——东盟与中国的竞争日趋激烈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中国与日本处于互补关系,而与东盟(ASEAN)各国则处于竞争关系。这反映了在经济发展阶段上,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依然巨大,而与东盟则迅速接近的事实。互补关系意味着双方相互合作的余地很大,彼此是一种双赢的关系,而竞争关系则可能是一种零和博弈。如同本栏目根据美国的进口统计已经确认的那样,中国与东盟的产品竞争激烈,并且其程度每年都在增强(表1)。

  这一倾向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也表现在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向中。据财务省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绩显示,2002年度对华投资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19.1%,而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均出现减少。国际协力银行开发研究所11月发表的《2003年度海外直接投资调查征询结果(第15次)》也清楚地表明,对外投资的制造业企业在东盟与中国之间更多地把中国作为海外业务据点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剧。

  首先,从实际进行海外业务的业绩评价看,中国获得与东盟基本上相同的评价。最近十年来的收益性评价显示,东盟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中国则呈缓慢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3年度,随着设备正式投入运转,对收益性表示满意的企业正在增加。与此同时,对于进入东盟的日资企业来说,在当地市场和出口市场上,已经意识到相对于日资企业和欧美企业,中国企业已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其次,在已经进入各个地区的日本企业中,回答中期将“加强和扩大海外业务”的比例情况是,中国为73.9%,而东盟只有42.7%。另一方面,回答“收缩和退出”的比例情况是,中国为0.2%,而东盟却高达4.0%。与东盟各国相比,加强对中国进行投资的倾向非常明显,其原因不仅由于中国是低成本的生产地,还包括销售本公司产品的市场前景,老客户的进入与业务扩张等也受到重视。

  第三,在所有被调查企业的回答(不限定在特定地区是否进行投资,可选择多项回答)中,作为有望进行中长期(今后3年左右)开拓业务的地区,中国占回答总数的93%,位居第一位,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泰国(占全体的29%)和第三位的美国(占全体的22%)(表2)。在认为中国是具有投资前景地区的企业中,70.8%的企业回答已经在中国拥有具体的业务计划,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它们对中国的评价不是漠然的期待,而是完全根据实际业绩做出的。

  这种评价表明日本企业对海外投资的重心由东盟向中国转移的倾向今后还将继续保持下去。来自日本的直接投资为东盟各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其减少将可能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放慢。

表1 在美国市场上亚洲各国与中国的竞争度
表1 在美国市场上亚洲各国与中国的竞争度
(资料来源) 根据美国进口统计数据制成(HS10位数分类,包括约10,000种工业产品)
表2 中期(今后3年左右)有望开展业务的国家(可选择多项回答)
表2 中期(今后3年左右)有望开展业务的国家(可选择多项回答)
(资料来源)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2003年度海外直接投资调查征询结果(第15次)》(2003年11月)

2003年12月5日
>> 日本语原文

2003年12月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