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对华投资是否会导致日本空洞化?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基地正在受到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担心日本对中国投资规模增大可能招致国内的产业空洞化也日益高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是有限的,对中国投资更不用说,但直接投资不仅给投资对象国,同时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好处,因此根本不能成为担心空洞化的理由。

  在绝对金额来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经济规模相比决不算大。据《联合国投资报告》显示,200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328亿美元,不足日本GDP的1%。远不及排名前列的英国(2498亿美元)、法国(1725亿美元)和美国(1392亿美元),位居加拿大和瑞典等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十二位,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图1)。因此,从国际比较来看,日本还只是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小国。在排名于日本前面的各个对外投资国家,几乎听不到什么空洞化的议论,为什么唯独日本却炒得沸沸扬扬?

  另据财务省统计,2000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5.4万亿日元(按照申报数据统计),其中对中国的投资仅为1000亿日元(图2)。对中国的投资仅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2%,只相当于GDP的0.02%,远不及对美投资的1.3万亿日元。而据经济产业省的资料显示,2000年制造业在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销售总额为58.0万亿日元,其中,中国为5.0万亿日元(占全体的8.6%),大大低于美国的20.4万亿日元。

  而日本对美国的投资不仅在金额上远远高于对中国的投资,并且主要集中于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业。尽管如此,为什么唯独要把对华投资说成是导致空洞化的原因呢?按理说,如果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直接投资是可取的话,那么以利用廉价劳动力为目的的对中国投资就应该是一种“良好的直接投资”,而以回避贸易摩擦为目的的对美投资就应属于“不好的直接投资”。

  当然,直接投资不是“零和博弈”,而应给有关双方均能带来好处。那种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就会相应地减少其在日本国内生产规模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在当地法人的销售额中,包含着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向投资企业支付的分红以及技术转让费等成份。即使如此,仍有人担心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抢走日本国内的就业机会。然而,如果宏观经济政策运营得当,放宽阻碍资源移动的限制,应该能够维持充分的就业。比如在90年代,美国增加对外投资的同时,基本上实现了国内的完全就业,从而创造了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空洞化的论调并不是日本经济客观情况的反映,确切地说它是包括产业调整的成本在内的行业间收入分配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政治问题,也是经历了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以后信心丧失殆尽的体现。在此情况下,与其带着感情担心空洞化而鼓噪中国威胁论,不如立足于宏观经济的现状进行理性的讨论。

图1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地区)的排名
图1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地区)的排名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1.
图2 日本对各地区的直接投资(2000年度)
图2 日本对各地区的直接投资(2000年度)
(资料来源)财务省「対外及対内直接投資情況」

2002年2月15日
>> 日本语原文

2002年2月1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