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思考 人口减少局面下的政治
第7讲 对更新基础设施也产生影响
小黑一正
顾问研究员
今后随着人口减少和地方消失,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在内的"资本积累"维修更新的筛选标准也需要立足于长期视点。
日本在1950–1960年代正式开始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设施超过50年耐久期限后,从2010年左右开始迅速显著老化。2012年,中央汽车道的笹子隧道发生了崩塌事故。美国也面临着80年代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老化现象,发生了桥梁塌落等事故。
在维修和更新公共基础设施时,毫无疑问,考虑人口减少的相关因素,有效利用推算未来人口分布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来进行选址是非常重要的。进而还需要考虑投资的"时间视野"。
一般来说,公共基础设施的最佳供给量因人口增减率而异。为了使讨论简洁化,我们把平均1个人口单位的基础设施最佳供给量设定为1,思考当人口在50年间从100增加到160时,以及人口在50年间从100减少到40时的情况。
这时,当人口为100时,基础设施最佳供给量为100,当人口增加到160时就需要160个单位的基础设施,此前的100个单位供给量没有浪费。但是当人口减少到40时,只需要40个单位的基础设施,剩余的60个单位的基础设施都浪费了。从时间视野来看,还需要考虑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成本。
要想保持日本的竞争力,就需要减少对中长期利用可能性低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更新进行投资,加强利用可能性高的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但是政治上的调整绝非易事。为了各利益群体之间达成协议,应加速制定基于客观数据的公共基础设施筛选标准。
2015年11月4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5年12月2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
-
年金改革的死角——推进改革讨论需要什么
2017年1月18日[新春特别专栏 (2017年1月)]
-
保险支付医药费,应根据重要性改变分配
2016年11月30日[媒体寄稿]
-
第9讲 以“世代”为切入口改革选举
2015年12月22日[简明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思考 人口减少局面下的政治]
-
第8讲 老龄世代拥有影响力
2015年12月22日[简明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思考 人口减少局面下的政治]
-
第7讲 对更新基础设施也产生影响
2015年12月22日[简明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思考 人口减少局面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