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吴作栋总理演讲

宗像直子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3月28日,新加坡的吴作栋总理接受经济产业研究所邀请,在该所发表演讲。演讲中,吴总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日本和新加坡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吴总理认为,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1)美国的绝对优势(以及美国为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反恐斗争中,积极发挥其优势,而采取的新的安全保障政策)、(2)中国的崛起、(3)印度尼西亚的政治连续性的中断。针对这些变化,吴总理提出了三个对策:(1)维持对美协调关系、(2)借助美国力量维持对中平衡、(3)防止印度尼西亚转向伊斯兰极端主义。并提议,在东亚地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以保障本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

  从吴总理的演讲中,可以看出,新加坡为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一直都在关注国际形势,并致力于探索生存战略。他们并不是被动地应对变化,而是准确地掌握变化形势,并试图给这种变化施加影响。他们的这种积极思维方式给人以爽快之感。

  那么,面对同样的课题,日本的答案又是怎样呢?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对日本的战略来说,具有什么意义?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将存在各种障碍,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对日本的国际战略影响重大的国际变化:美国安全保障政策的变化、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因素

  首先,对日本影响尤其重大的国际变化,可以说是"9·11"恐怖事件后美国采取的新的安全保障政策。新安全保障政策的首要课题是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分子的结合。必要的话,美国将不惜动用军事力量,甚至脱离联合国组织,(和同盟一起)采取单独行动。日本面临着对美协调和国际协调未必一致的局面,左右为难。另外,依据新的安全保障政策,美国有可能增加军事行动,以预先清除潜在威胁。作为美国在阿富汗作战行动的后方支援,日本向印度洋派遣了护卫舰。今后,期待日本在安全保障问题上作出类似贡献的机会还将增加。施行新政策后,美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负担明显增加,一旦美国没有更多余裕,日本很有可能再次被强烈要求减低在经济发展中对美国的依存度。

  其次,吴总理提出的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长期的重要变化。吴总理指出,借助美国力量维持对中平衡和日本参与ASEAN是很重要的。更为根本的一点是,为了构建和中国之间的建设性关系(维持其谈判力量),为了维持和提高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影响力),重振日本经济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重振日本经济,关系到如果发挥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经济活力的问题。应对中国崛起的对策,不仅要维持势力均衡,还必须努力克服日中两国之间的不信任因素,构建建设性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从理所当然的共同认识──所有组织体都是"经营"的对象──开始探讨。国家、地方自治体、公团、企业只要是组织团体,就必须"经营"。即便是家庭经济这种微小的组织体也需要"经营", 这与是否营利和规模大小无关。为了延续和发展,就必须开展"经营"活动。

  再次,吴总理表示,在必须防止伊斯兰极端分子将东南亚作为恐怖活动滋生地的同时,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朝鲜的核武器开发问题。这两个问题,对避免当前的危机,探讨如何长期维持东亚地区秩序,都是极为重要的。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意义

  这样一来,就更能明确地理解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了。

  由于美国采取新的安全保障政策,美国有可能以其军事优势为背景而不厌其烦地行使军事力量。对此,亚洲各国的反感势必日益增强。对于安全保障依赖于美国、今后也不得不坚持对美协调政策的日本而言,必须避免在亚洲陷入孤立。日本为了国家利益,就必须尽量不使"对美协调"和"亚洲一员"这二者处于紧张关系。当然,针对这次的伊拉克战争,除日本外,亚洲地区还有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也表示支持,日本并没有孤立。但是,由于日本是美国最密切的同盟国,所以,必须认识到,亚洲国家的对美感情和对日感情具有非对称的连动性。也就是说,亚洲各国人民对美国的反感会加深他们对日本的反感。可是,亚洲各国人民对美国的憧憬等对美国的好感却与他们对日本的印象毫无关系。

  当日本的对美协调政策意味着要增强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时,应该注意不能给近邻各国带来不安,而必须是被证明有利于近邻各国加深对日本的信赖的措施。另外,如果要改变依赖于美国市场的局面,则必须"以内需为主导,发展经济",同时,还必须"有效利用国内需求"。

  美国具有绝对优势,在解决重要国际问题之时,少不了和美国的协调。可是,为什么要在这种情况下特意提出没有美国参与的"EAFTA"构想呢?这似乎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但是,如果仔细考虑上述几点,则自然就会明白其关系了。

  促使经济发展显著的中国参加将来的东亚经济合作,可以有效地应对中国的再次崛起。可以说,日本是否能够克服高龄化问题,搞活经济,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活力有关。正如吴总理在演讲中所说,构建FTA过程中的交流,以及通过建立FTA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区域内经济的相互依存,将增加相互之间的信赖。这是在整个东亚地区推进经济合作制度的重要因素。

  从防止伊斯兰激进派向东南亚地区渗透的观点出发,恢复经济成为关键。在中国崛起的同时,区域内的竞争也日趋激化,对长期来对国内市场实行保护的ASEAN各国来说,实行结构转换并不容易。不过,为了生存,为了使各国占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得到发展,改善环境非常重要。同时,使FTA等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相结合,促进环境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在朝鲜半岛实现统一之时,能顺利地吸收统一的代价,最好是尽量提高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活力,而经济合作是其重要手段。尽管不知道统一后朝鲜将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但是,除北朝鲜的威胁以外,美军驻留朝鲜半岛需要其它新的根据。统一国家的国境和中国国境紧紧相连,由此,韩国不一定能够沿袭以往的对美、对中关系。地域的政治力学有可能发生变化。为使地域的稳定不受这种变化的影响,加深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相互信赖是非常重要的。

三个障碍:政治抵触、发展差异、相互不信赖

  今后,在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课题。目前,东亚地区的FTA(自由贸易协定)关系,已经生效的有日本和新加坡之间的新时代经济合作协定(JSEPA)。中国和ASEAN各国正就此展开谈判。日本和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ASEAN各国,还有韩国和新加坡等正就建立FTA关系进行探讨和协商。目前,该地区的FTA都是两国之间、或ASEAN和某一国之间签订的关系。由于各种理由,联结整个东亚地区的FTA仅仅是遥远的将来的理想。

  首先,在各国对实现自由化抱有政治性抵触的情况下,为建立FTA关系而付出的努力,最终将获得什么样的成果,这是不容乐观的。

  其次,东亚各国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为缔结在实施中具有信赖感的FTA关系,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和先进国家的合作要相互结合,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参与谈判,踏踏实实地实施协议内容,在实现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结构之前的过渡期内,能够在经受自由化冲击考验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这也是克服发展差异,为实现整个东亚地区的共同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再次,光凭经济上合乎逻辑,是难以缔结FTA关系的,和对方国(或作为经济单位的地区)之间的信赖关系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紧密,那么,即便存在摩擦,通过扩大共同利益,加强人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等,这种紧密的依存关系将有利于建立信赖关系。但是,相互信赖并非仅仅产生于经济关系。关于历史认识问题,安全保障政策问题等,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仍然是根深蒂固。首先,必须注意不要让在特定问题上的观点差异,损害和对方国之间的整体关系。其次,日本和对方国必须制造一种氛围,以促使两国国民对加强两国关系表示欢迎。

采取模块方式,开拓新的可能性

  吴总理在答问时,提出在构建EAFTA过程中,采取模块方式(building block approach)。也就是说,日本和新加坡的FTA给予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ASEAN国家以刺激,成为这些国家和日本建立FTA关系的契机。对此,中国作出积极反应,开始了和ASEAN各国的FTA谈判。后来,日本也和中国一样,提出了包括整个ASEAN地区在内的总括性经济合作构想。过去对亚洲地区的FTA活动不太热心的韩国从这些活动中受到启发,也开始积极开展和新加坡之间的FTA谈判。这样,如果新加坡乃至ASEAN各国分别和日本、中国、韩国建立FTA关系,那么,不远的将来,FTA将有可能将整个东亚地区的国家联结在一起。并且,不仅是FTA关系,或许还有可能出现东亚地区的通用货币。

  吴总理还表示"如果我们光有理想,而不具备如何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那只能是空想而已。同样,假使有具体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没有理想,那么,我们的领导力就显得很没有价值了。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理想和现实并存的方法"。

  针对模块方式,有各种反对意见。比如,有人提出,要是只和容易沟通的国家缔结FTA关系,那么,是否会失去和其他国家建立FTA关系的理由呢?如果只选择发展水平相近、能确切实施FTA协定的国家建立FTA关系,那么,其他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是否会产生不信赖感呢?另外,当两国之间的FTA密如蛛网时,要是各自都采取不同的原产地规则等,那么,整个地区的各种手续将变得极为繁杂。

  但是,如果看不到任何通往理想的途径,就不可能朝理想迈进,最终将一事无成。我们只能朝着在整个东亚地区实现经济合作这一目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迈进。我们应该认识到,模块方式的每个阶段是否能开拓新的可能性,与在每个阶段是否能实现过去所没有能够实现的事情相关。笔者真心希望人们能够抱有一种紧迫感,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2003年4月22日

2003年4月2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