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于其他国家控制新冠疫情,实现经济复苏。尽管全球经济低迷,但由于中国拥有超过国内需求的供给余力,对因封城等造成供给不足的其他国家出口增长迅速,中国贸易顺差也随之增加。加上美元对主要货币全面贬值,人民币汇率逐渐走高。
2021年中国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的经济增长率(此后简称为GDP增长率)如按各季度环比计算,预计在6%左右,与其潜在增长率相一致;但如按同比计算,由于2020年出现了“前低后高”式增长,由此带来的“翘尾效应”可能会把2021年全年的增长率推高到两位数。从同比来看,预计2021年会出现与截然2020年相反的“前高后低”式增长,第一季度的增长率甚至可能高达20%。
先于世界复苏的中国经济
2020年初,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国出现,随后引起全球大爆发。由于中国对出现疫情的地区采取了大规模的PCR检测和彻底限制人口移动等措施,中国的疫情在2020年3月基本平息(图1)。进入2021年之后,尽管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疫情,但中国政府采取了较以往更为严格的措施,因此预计可以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恶化。与之相反,新冠疫情在海外仍未能得到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其他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经济却已迈向复苏(图2)。中国GDP增长率(同比)在2020年第一季度降至-6.8%,但随后出现V字反弹,第二季度为3.2%,第三季度为4.9%,第四季度为6.5%,全年达到2.3%。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的GDP增长率(同比),在2020年第二季度出现了比中国第一季度更大的下滑后,从第三季度开始回升,但仍未摆脱负增长。
加上人民币升值(见后文),中国GDP对美国GDP的相对规模从2019年的66.6%上升到2020年的70.4%。因此,中美GDP逆转时间有可能比原来预期的2030年来得更快(注1)。
中国净出口的增长反映了国内外之间供需的不对称
中国虽然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出口(=其他国家从中国的进口)增长率却高于进口增长率,净出口(=出口-进口)也在不断增加(图3)。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国内外之间供需的不对称。一方面,中国国内的生产复苏比需求复苏快,出现了供过于求;另一方面,疫情依然严重的其他国家,由于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需求复苏比供给复苏快,出现了供不应求。中国的净出口增长正好抵消了双方供需的不平衡。
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率(同比)的拉动(均为实际数据),在2020年第一季度,与构成內需的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一起转为负值,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反弹,第四季度达到了1.4%(图4)。
国际收支改善提振人民币汇率
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10%左右,有效汇率(人民币对贸易伙伴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BIS,Effective Exchange Rate)也上升了约5%。由于以贸易收支为首的国际收支有所改善,以及美元对主要货币全面的贬值,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了提振的作用。
贸易方面,出现了出口增速远超进口增速。2020年4-12月,中国贸易顺差(按海关统计计算)达到52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3484亿美元高出约50%。
直接投资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以安全为由,严格限制中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停滞不前。然而,中国政府通过放宽投资限制,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使对华直接投资持续增加。结果,中国直接投资收支顺差不断增加。
旅游收支方面,由于中国出境游客多于境内游客,人均支出也相对较高,所以逆差较大。然而,由于海外新冠疫情仍在继续,国际旅游几乎停滞,中国的旅游收支逆差大幅缩小。
除了国际收支有所改善之外,美元贬值也加速了人民币的升值。由于美国实施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利率差距缩小,美元不仅兑人民币贬值,而且对其他主要货币也出现贬值,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有效汇率下降了约10%。 .
2021年的增长模式将从2020年的“前低后高”转为“前高后低”
由于2020年出现的“前低后高”型增长模式带来了明显的“翘尾效应”,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长率(同比)有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推测,笔者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长”数据,制作了一个可显示季度实际GDP变化的指数,并根据这个指数,分别按①环比增长0%和②环比增长为1.5%的两种假设,对2021年各季度和全年的同比增长率进行了推算(图5)。
从各季度GDP环比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降至-9.7%之后,第二季度就回反弹到11.6%,第三和第四季度也都保持在3.0%和2.6%的较高水平。如果假设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为100,把各季度的实际GDP进行指数化处理,那么2020年第一季度就是90.3、第二季度为100.8、第三3度为103.8、第四季度为106.5。第四季度的GDP(106.5)比2020年平均(100.3)高出的6.2%,就是2020年留给2021年的“翘尾效应”。
即使2021年各季度GDP增长率环比为0%(保持2020年第四季度106.5的水平),按同比推算,第一至第四季度将分别为17.9%、5.7%、2.6%和0%,全年增长率就是相当于“翘尾效应”的6.2%(推算①)。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约为年率6%(季度环比增长1.5%),假设2021年各季度GDP都以这个更为现实的速度增长,那么可以推算出第一至第四季度的实际GDP(指数)分别为,108.1(同比19.7%)、109.7(同比8.7%)、111.4(同比7.3%)、113.0(同比6.1%),全年平均为110.6(全年增长率为10.3%)(推算②)。
由此可见,从同比季度数据来看,与2020年的“前低后高”相反,2021年中国GDP将会出现“前高后低”式增长,全年增长率也可能达到两位数。中国上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是在2010年。当时,为了走出雷曼危机引发的经济低迷,政府出台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
不过,预计即将出现的高增长不过是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阶段的短期“反弹”,不会持续到2022年之后。要长期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就必须开展以供给侧为中心的结构改革(请参考BOX)。
BOX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
由于国内劳动力短缺严重、海外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幅低于以往。为此,中国提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战略。沿着这一方向,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下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
- 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 ③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探讨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
- ⑤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 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近年发展迅速的阿里巴巴等平台公司将成为主要打击对象。
- ⑦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 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2月8日登载
>> 日本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