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中国央行积极部署发行数字货币
——可能产生的宏观影响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顾问研究员
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前言

  全球数字革命浪潮正在波及货币领域。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中国无现金化发展十分迅猛,对于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简称CBDC)的关注也不断升温(注1) 。其实,中国人民银行先于其他国家的央行,很早就开始对CBDC进行研究,CBDC的发行正从研发阶段走向实施阶段。本文将介绍当局透露的设计方案,并探讨其可能对货币政策、以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为“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产生的宏观影响。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

  近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对CBDC的讨论十分活跃,其背景包括:①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的新技术不断涌现;②北欧等部分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无现金化和普惠金融;③出现基于区块链、分散式帐本技术等的暗号资产(虚拟货币)。这些机构还期待发行CBDC能有助于:①预防犯罪、偷税逃税、洗钱以及恐怖融资;②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③金融稳定(柳川范之、山冈浩巳“信息技术革新、数据革命与央行数字货币”《日本银行工作报告系列》2019年2月)。

  关于CBDC的货币定位,BIS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类:①发行主体,是中央银行(法定货币)还是其他(私有货币);②发行形态,是数字还是实体;③使用者范围,是所有人(通用)还是仅限特定机构(批发);④交易方式,是基于作为直接交换手段的代币,还是需要经由中介机构提供的帐户(图表1)。

图表1 央行数字货币在货币之花中的定位
图表1 央行数字货币在货币之花中的定位
(注)灰色部分就是广义的央行数字货币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 Morten Bech and Rodney Garratt, "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s," BIS Quarterly Review, September 2017 制作

  CBDC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法定货币,兼具货币之花中的①②两大要素。结合③和④的特征来看,CBDC分为4种类型:(A)通用帐户型、(B)通用代币型、(C)批发帐户型、(D)批发代币型(注2) 。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曾经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CBDC中只包括(A)通用帐户型和(B)通用代币型,而不包括(C)批发帐户型和(D)批发代币型(狄刚“数字货币分析”《中国金融》2018年17期)。

  通用型CBDC中的(A)和(B),分别具有以下特性(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央行数字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会报告》2019年9月)。

  (A)通用帐户型CBDC的开户人,并没有限定为央行现在交易的金融机构,而包括个人、企业等普通用户,也就是说普通用户对中央银行拥有“存款债权”。央行根据开户人的转帐委托,实现CBDC这一存款债权在帐户间的转移。

  与此相对的(B)通用代币型CBDC,相当于纸币的电子化,具有金钱价值的媒体不是纸币,而是电子数据。手机软件或是IC卡等专用电子钱包中的CBDC数据本身就具有金钱价值。支付无需经由央行或商业银行的帐户,电子钱包之间的的数字数据可以即时转移。与通用帐户型相比,通用代币型的匿名性更高。

中国的CBDC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对CBDC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14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就曾提出央行应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此,央行很快就成立了发行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并于2017年设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

  有关CBDC的发行,中国正在从研发阶段走向实施阶段。2019年8月10日,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40人伊春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并对运营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外,中国政府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黄奇帆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在10月28日举办的“外滩金融峰会”上公开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首个发行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

  2019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发布会”上提到,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没有时间表,在正式推出前还会进行一系列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根据《财经》杂志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在深圳和苏州开展CBDC试点,但也有可能在其他城市和地区进行推广(张威“中国数字货币诞生前夜:央行试点,四大行赛马,能否领跑全球?”《财经》,2019年12月9日)。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对CBDC进行研究,中国在这项“国际竞争”中领先一步。中国有关CBDC的运营体系、基础技术、社会接受程度、运营成本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将会给各国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版CBDC的运营体系

  综合穆长春所长等人的演讲和发言,中国正在考虑发行的CBDC属于(B)通用代币型,具有以下特征。

① 替代M0
  CBDC替代M0(即现金),但不替代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等准货币)。由此可见,CBDC的主要功能应为支付,而非储值。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M1和M2已经完成数字化帐户管理,所以无需再对这部分货币供应进行数字化。

  采用 CBDC 的理由,首先是因为与数字货币相比,纸币和硬币不仅在印刷、铸造、发行、储藏等方面成本较高,还需要在防卫技术研发方面不断投资。其次,现金因具有匿名性,所以仍存在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CBDC的发行,将减少现金使用方面的这些问题。

② 双层运营体系
  CBDC的发行和分发,将采取与纸币的发行和分发相同的双层运营体系(图表2)。第一层是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直接互动,第二层是中介机构与个人以及企业等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第一层,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介机构发行并回笼CBDC。第二层,获得CBDC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分发,使其在市场上流通。中介机构除四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外,还有可能包括阿里巴巴、腾讯、银联等(Michael del Castillo, "Alibaba, Tencent, Five Others to Receive First Chinese Government Cryptocurrency," Forbes, August 27, 2019)。CBDC的转移,不是在银行账户,而是在电子钱包之间。

图表2 中国CBDC的发行、分发和流通架构
图表2 中国CBDC的发行、分发和流通架构
(注)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也可以使用CBDC。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2019年8月10日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40人伊春论坛上的演讲制作

  采取上述“双层运营体系”的原因在于,①中国经济规模巨大,中央银行很难直接对民众发行CBDC;②中国人民银行如果直接向民众发行CBDC,就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对手。由此可见,4种类型中的(A)通用帐户型也被实际否定。对于中国来说, (B)通用代币型是唯一的选择。

③ 不限特定技术
  关于CBDC采用何种技术,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区块链等分散型帐户技术仅是选项之一,也有可能采用其他技术。设想CBDC主要用于网络销售等小额交易,所以需要能进行快速大量处理的交易系统。穆所长希望网络支持 CBDC 达到“每秒至少 300,000 笔的交易目标”,但目前为止,并无任何区块链能达到和目标要求一样高的性能。

④ 不付利息
  为将CBDC与商业银行存款之间的竞争降到最低,中央银行不对CBDC付息。这也与CBDC的主要功能是支付手段相一致。

⑤ 根据“可管理的匿名机制”处理个人信息
  CBDC发行流通后,所有交易都有记录,因此有利于预防反社会性行为以及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然而,由于中央银行处于可以掌握所有交易信息的地位,就将面临央行如何处理这些信息、能否保守财务信息等个人隐私问题。关于这一点,穆长春在参加新加坡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央行会满足公众希望继续保持使用现金时的匿名需求,同时会在确保“可管理的匿名机制”的同时,打击洗钱、恐怖资金、偷税逃税、网络赌博等犯罪行为(“央行干部表示中国数字货币无意‘完全掌控’个人信息”,路透社,2019年11月12日)。

⑥ 可线下支付
  CBDC可以在收付双方均为线下的情况下完成支付。只要双方的手机等终端有电并装有CBDC钱包,即便在无网络、无手机信号的情况下,终端相触,就可以即时完成CBDC的线下转移。

  根据以上这些特征,可以发现呼之欲出的中国CBDC与其他各类货币的异同点(图表3)。

图表3 中国设计的CBDC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CBDC 实物现金 银行存款 第三方支付机构
帐户余额(注)
Libra 比特币
是否为数字化形态
债务人 央行 央行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机构 Libra协会
信用风险
发行人 央行 央行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机构 Libra协会 不特定多人
价值保证 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 部分准备金 全额准备金 由与发行量相同额度的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组成准备金
持有人匿名性 可控匿名 完全匿名 实名 可控匿名 可控匿名 完全匿名
是否向持有人付息
(注)在中国,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余额必须在中央银行有100%的准备金,所以也有观点指出实际债务人是中央银行,不存在信用风险。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2019年9月24日发布的报告《初探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目标、定位、机制与影响》等资料制作。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CBDC会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新工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等,CBDC发行后将被追加;资产项目则包括外汇资产、对银行再贷款等国内资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外汇、收放对银行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来发放回笼CBDC,从而调节市场流动性。

  如果CBDC不仅是替代现金的支付手段,还是付息资产,那么不仅其“数量”,其“价格”(利率)也可以成为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允许CBDC付息,就可以实施负利率。通常,央行发行的纸币(现金)为零利率。如果当局计划将存款等金融资产的利率降到负值,民众就会纷纷兑现,利率就会降到0%的底线。如果当局想要刺激经济,实施负利率,就会碰到零利率这一下限(即“流动性陷阱”),导致货币政策失效。但如果在发行付息CBDC的同时,废除现金(可以不是全部,但至少废除高额面值的纸币),那么存款等金融资产利率,就会追随CBDC变成负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因此得到提高。

银行地位的降低

  CBDC的出现,将有可能加快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下降。如果允许CBDC付息,这个问题将更为突出。

  银行位居现代金融体系的中心。银行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交付准备金,通过贷款来创造信用,对企业和個人存款帐户进行管理,开展支付结算等业务。支付结算和存款业务是银行最为主要的业务,因此在资产管理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中也具有较强优势。

  但由于移动支付的出现,银行通过支付结算业务获得的信息会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平台企业成为科技金融的主力军,并开始蚕食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如果中国主要平台企业也能获准成为CBDC的中介机构,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此外,由于CBDC不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所以不会与提供该服务的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发生竞争。CBDC发行后,用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资金交易就可以使用无需银行帐户的CBDC,部分银行存款将被CBDC取代。

  CBDC发行后,或会超过当局预期,不仅替代M0(现金),还将替代包括在M1中的部分活期存款。如果允许CBDC付息,甚至会替代M2中所包括的定期存款。由于中央银行信用度高,如果利息相同,存款就会流向CBDC,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及其相关业务则有可能大幅缩小。尤其存款流向CBDC,会大幅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导致部分银行倒闭,这可能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恐慌。鉴于这些影响,当局在找到弥补银行贷款业务缩小和稳定金融系统的有效对策之前,不会对CBDC付息。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如果发行CBDC,就能使人民币的流通更为便捷,这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发展,再加上政府方面的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资金移动方面的使用不断增加。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普及程度甚至超出美国。由此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定会对CBDC在国内外的使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经济规模和惯性,如果中国先于美国发行CBDC,这将会促进其在国际上的普遍使用,并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但是,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作为发行国的中国,必须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在资本交易方面不对居住者和非居住者设限;②确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赖;③中国在世界经济(GNP以及进出口)中占有很大份额。其中,严格的资本管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如果CBDC也成为资本管制对象,那么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将会有限。其实,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发行CBDC的目的主要聚焦本国,而非跨境结算(周小川“周小川谈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财新网》,2019年11月21日)。

今后展望

  中国目前正在为促成正式发行CBDC的第一个国家进行严密部署。相信在CBDC发行之后,中国仍会对其发展保持谨慎姿态。未来,CBDC或将完全取代现金,中国也终将实现无现金社会,但前路依旧漫长。转型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应对银行地位下降可能引发的金融系统不稳定。

2019年12月27日登载
>> 日本语原文

脚注
  1. ^ 在中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常被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s的简称。
  2. ^ 按货币之花分类,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对应(C)批发帐户型CBDC。

2020年1月1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