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世界工厂的改观——工业重心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引进外资推进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起,人们称中国为世界工厂,工业的重心也从以前的以纺织业为首的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特别是钢铁和汽车的生产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第二次向重工业化挑战

  1949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经过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化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脱离重工业化,从90年代末开始再一次进入重工业化的阶段(见图1)。

图1 中国的重工业比例的变化
图1 中国的重工业比例的变化
(注)重工业比例=重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规模以上企业是指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为农业国,为了在短期内追赶发达工业国家,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由于是从缺少资本和储蓄的经济落后状态出发,因此要发展处于比较劣势的资本集约型重工业,就不得不通过政府强行介入,尽量以低价格把资源集中于重工业部门。具体来说,需要人为地压低利率、工资及能源、原材料和消费品的价格,以政府代替市场,根据计划分配资源。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当时称为"国营企业")成为生产的主力军。但是,在这种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因而企业失去了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工人丧失了劳动热情。另一方面,由于牺牲了轻工业和服务业,产业整体的生产率下降,形成了扭曲的产业结构。结果,中国不仅没能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而且导致长期的低经济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低下,到了70年代后半期,被迫向新的发展战略转换。

  在吸取计划经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1978年以后的经济改革中,政府从微观方面着手改革,建立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允许内部保留利润,并且范围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农业部门,解散了人民公社。因此,企业家、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率迅速上升。超出计划部分的投入(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的筹集和产出的销售渠道,不得不求助于以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市场,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必然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也受到奖励,作为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出现。由于市场经济的扩大和深化,偏向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改正,依据比较优势,轻工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和出口的中坚力量发挥了作用。

  近年,重工业迅速增长,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重工业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规模以上企业),从1998年的57.1%上升至2008年的71.1%(见图1)。

  正如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那样,重工业化是收入增加带来的高水平消费结构和城市化,以及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和世界工厂化带来的对机械和设备需求扩大的必然结果。对于志在发展经济的中国来说,重工业化也是必由之路,这一阶段已经到来。中国曾经有过痛苦的经验,在20世纪50年代以政府计划和国有企业主导推进重工业而导致失败,但此次重工业化,市场机制和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挥着重大作用。经过30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重工业已经从比较劣势产业转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钢铁和汽车成为主力军

  推动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是钢铁和汽车产业。

  1978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但是1993年达到8956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粗钢生产国。进而在三年后的1996年,中国的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超过一直处于首位的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进一步加速,2008年的粗钢产量超过5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近40%(见图2)。

图2 中美日粗钢生产量的推移
图2 中美日粗钢生产量的推移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9》、《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日本钢铁联盟、World Steel Association制作

  除了钢铁产业之外,由于收入增加带来的需求扩大以及海外制造商打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汽车产业也实现了迅猛发展。在转入改革开放以前的197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量仅有15万辆。其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汽车产业也迅速发展。1992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迎来了汽车产业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汽车产量2001年为233万辆,处于世界第八位,2002年超过加拿大、韩国和西班牙成为世界第五位,2003年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四位,2006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位,进而2008年的产量达到935万辆,超过美国跃升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位。2008年以来,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世界汽车销售量委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国的汽车市场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进入2009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销量都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综上所述,中国的产业重心从轻工业转移至重工业。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产业的生产和就业不可避免地缩小。实际上,在2008年以后,受人民币升值和世界性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劳动集约型产业陷入了严重的衰退,担心产业空洞化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如果考虑到以钢铁和汽车为主的重工业的急速增长,那么应该认为这种状况并非"产业空洞化",而是伴随"产业升级"而来的一时之痛。

刊登于2009年7月31日
>> 日本语原文

2009年7月3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