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印度是否会替代中国成为日本的主要投资目的地——无法动摇的中国的优势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近年来,印度作为一个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而引人注目,与中国、俄国、巴西一起被称为BRICs(金砖四国)。尤其是以2005年春天在中国兴起的反日游行为契机,很多日本企业为了分散风险,作为中国+1战略的一环,意欲增加对印度的投资。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于2006年11月发表的《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的调查报告》,在中期内(今后三年间)考虑到印度开展业务的企业的比率从2004年的24%增加到47%,在长期(今后10年间)考虑到印度开展业务的比率从41%上升到67%。与之相对,在中期内希望到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的比率从91%降低到77%,长期的则从85%降低到74%。印度是否能够取代中国成为日本的主要投资地呢?让我们通过对两国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一下。(表)

表 中国与印度的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
表 中国与印度的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
(出处)中国与印度的官方统计,UNDP(人类发展指数),WTO(进出口),UNCTAD(对内直接投资、对内直接投资潜力指数),JETRO(与日本的进出口以及来自日本的直接投资)

发展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印度的人均GDP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然而到了2005年,中国为1703美元,印度则是723美元,差距在扩大。另外人均GDP(PPP换算)再加上平均寿命、教育水平等综合在一起,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表的“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报告》,2006年)为基础进行比较,可以发现,2004年作为对象的177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81位,与此相比,印度则停留在126位,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基准进行比较的话,印度甚至比不上地区间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中人均收入最低的贵州省。而且,2004年印度的发展阶段大体上与1986年的中国相仿,两国间的差距有近18年。

增长率

  中国从1979年开始到2006年,实现了平均每年9.7%的经济增长,大幅度超过了印度5.5%的增长率。而且,虽说印度的增长率在2003年以来加速到8%左右,但仍旧赶不上中国(图)。再考虑到印度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高1%,人均GDP上看到的增长率的差距就变得更大了。

图 远远高于印度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图 远远高于印度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出处)中国与印度的官方统计

市场规模

  印度拥有11亿人口,与中国(13亿人)同为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下降到0.6%,而印度仍停留在1.6%的高位。根据联合国的推算,在203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人口大国。另外,2005年中国的GDP的规模为2.2万亿美元,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规模居世界第四位,而印度仍旧停留在8000亿美元的水平上。

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根据WTO的统计,2005年中国的贸易规模为1.42万亿美元(出口7620亿美元、进口660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居世界第三位。与之相对,印度出口只有95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进口只有13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7位)。至于工业产品出口,印度是698亿美元,规模不过是中国(7003亿美元)的一成。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UNCTAD)的《世界投资报告书》,2005年中国与印度都记录到了历史最高的直接投资的流入,中国是724亿美元(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投资等),而与此相比,印度是66亿美元,两者之间相差了10倍还多。

与日本的关系

  在贸易方面,2005年日本对华贸易出口803亿美元(占全部的13.4%),进口1091亿美元(占全部的21.0%)。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占全部的17.8%)的日本第二位的贸易伙伴,如果考虑到中国今后也很有可能维持相当于美国的3~4倍的高增长率,那么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指日可待。与此相对,日本对印度贸易中出口为35亿美元,进口为32亿美元,合计67亿美元(占全部的0.6%),不过是中国的三十分之一。此外,2005年日本对华投资增长到65.8亿美元(占全部的14.5%),中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位的投资对象。与此相比,对印度的投资却只有2.7亿美元(占全部的0.6%)。

投资环境

  作为评价世界各国投资环境的综合指标,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每年都整理“对内直接投资潜力指数”发表在《世界投资报告书》中(注)。根据最新版(2006年)的报告,以该指数为基础的世界排名,从1995年开始到2004年,中国从64位提高到33位,而印度则从93位上升到第82位,两国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这显示出中国无法动摇的优势。

  因此,从发展阶段、增长率、市场规模、与世界及日本的联系、投资环境等方面来看,印度与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今后,日本向印度的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会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将减少对华投资。

(注)所谓“对内直接投资潜力指数”是以(1)人均GDP、(2)GDP增长率、(3)出口与GDP的比率、(4)通讯基础设施、(5)人均能源消费量、(6)R&D与GDP的比值、(7)高等教育就学人数与总人口的比率、(8)国家风险、(9)、天然资源出口占世界全部出口的百分比、(10)电子及汽车配件进口占世界全部的百分比、(11)服务出口占世界全部出口的百分比、(12)对内直接投资(存量)占世界全部的百分比等12个对直接投资流入具有很大影响的指标为基础而计算出来的指数。

2006年11月28日
>> 日本语原文

2006年11月28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