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反映的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貌——国有企业的衰落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中国相继发表了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对象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在迄今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受到怀疑的情况下,此次调查提供了把握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的宝贵信息。其中,不仅有反映经济规模的GDP数据,而且还包含很多反映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指标。

  此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的GDP为15.9878万亿元,比迄今发表的数字增多了16.8%。与此相应,人均GDP也由以往的1276美元调升为1490美元。其结果是,中国(1.93万亿美元)超过了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GDP大国。并很可能在2005年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强。当局将会以此次数字为基准,对93年以后的GDP数据进行追溯修改,这样,不仅是近年的GDP规模,经济增长率的实际数据也将被大幅度向上修正。其中,被认为是过热的2003年以后的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两位数的可能性很大。

  围绕迄今官方统计所发表的中国的GDP规模,一直有过大评价说和过小评价说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过大评价说的理由是由于在各省,管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成为评价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说被称为“粉饰决算”的夸大申报的倾向非常强。另一方面,过小评价说强调,官方统计基本上较好地掌握长期陷入不振的国有部门的状况,但并没有充分地反映经营状况良好的非国有部门的状况。此次的调查结果在承认曾经有过夸大申报的情况的同时,明确地肯定了过小评价说在这场论争中的胜利。

  此次对GDP规模的修改,主要反映了大幅度上调服务行业的规模的情况。GDP规模被上调了2.3万亿元,其中服务行业的部分占93%,达2.13万亿元。其重大原因之一在于迄今的统计并没有充分地捕捉到服务行业中的个人经营户的迅速增长。通过此次修订,服务行业占GDP的比重由以往的31.9%上调到40.7%,而以工业为中心的第二产业比重则相应地由52.9%下调到46.2%。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将由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工业),进而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这一现象已经被广泛认识(这就是所谓“佩蒂克拉克法则”)。从迄今的官方统计判断,中国似乎是个例外,但正如此次调查所显示的那样,这不过是事实的误认而已。

  同时,此次调查还凸显作为市场经济的旗手的非国有企业的崛起。与2001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单位普查”的结果相比,反映了民营化的进展,国有企业的数量减少了48.2%,为19.2万家,私营企业的数量增加了49.7%,达到了198.2万家,结果对比非常鲜明。而且,2004年个体经营户的数量达3922万,主要分布于批发和零售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见表)。个体经营户的就业人员(含所有者和从业人员)数量为9422万人,大大超过迄今掌握的4587万人(据《中国经济年鉴》),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30.5%。而且,在工业部门,私营企业的就业者人数达3371万人,加上外资(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企业的2058万人,占全体的56.3%,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的13.4%。

  因此,在中国,国有企业已经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民营经济的迅速成长。虽然政府仍然标榜坚持堪称社会主义支柱的“生产手段公有制”,但可以说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已进入了“后社会主义”的阶段。

表 个体经营户的行业分布
表 个体经营户的行业分布
(注)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
(出处)中国国家统计局

2005年12月27日
>> 日本语原文

2005年12月27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