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通货紧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存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9.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生产过剩引发企业收益下降,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下跌,贸易摩擦激化等原因,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慢,增长率有可能低于8%。同时,在中国对外不均衡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由于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和生产过剩,加工和消费品部门的企业收益正在恶化。尽管投入价格正在上升,但消费品价格稳定,投入价格的上涨并没有转嫁到产出价格之中。其背景是,由于2003年以后投资过热,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等很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日益突出。由于库存增加,这些产品的价格非但没有上涨,反而正在下跌。企业正面临着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不得不紧缩生产和投资。

  为了消除房地产泡沫,从2005年春天起,政府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并相继采取了加强与房地产买卖相关的课税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受此影响,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正在迎来调整局面。与此同时,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股价也处于低迷状态,降到了2001年6月最高值的一半左右。资产价格的下降冲淡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另一方面,在中国贸易黑字膨胀的情况下,贸易摩擦正在加剧,中国面临的出口环境也变得非常严峻。实际上,中国的进口(以美元计算)增长率已经大幅度低于其出口增长率。2005年1-11月,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29.7%,而进口的增长率只有17.1%(如果考虑到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因素,实际的进口增长率更低)。中国贸易的主流形态是从海外进口机械和中间产品,再向海外出口加工后的产品,考虑到这一点,最近进口的变化显示今后出口减少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国的贸易不均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工业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作为对此的回应,2005年7月21日,中国将人民币升值了2.1%,同时将以往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政府为了抑制升值速度,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其结果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几乎与以往一样的速度(每月200亿美元左右)持续增加,2006年初,中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保有国家。受市场和外国政府的双重压力,中国政府也将不得不加速升值的步伐。

供给链条各部分的价格上涨率(2005年11月)
上游的通货膨胀与下游的通货紧缩
供给链条各部分的价格上涨率
(出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

2005年12月27日
>> 日本语原文

2005年12月27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