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为什么韩国没有把中国看成威胁?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等为代表的“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流行已久。对此,邻侧的韩国却在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流,积极地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商机。韩国与日本产业结构类似,两国在地理上都与中国很近,为什么两国的反应如此相去甚远?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贸易和直接投资迅速扩大。2002年韩国对华贸易总额达412亿美元(根据韩方统计),在贸易规模上已成为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200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为17亿2000万美元(韩方的申报数据),占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34%,超过对美投资跃居第一位。根据中方统计,包括在当地的再投资,2002年韩国的对华投资远远超过这一数据,总额达27亿美元。虽然韩国对华贸易和投资的绝对额不及日本,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均远远超过日本,由此可见,它与中国经济的联系比日本更为紧密。

表 韩日对华贸易和直接投资比较(2002年)
表 韩日对华贸易和直接投资比较(2002年)
出处:进出口和GDP数据根据韩国和日本的官方统计、对华直接投资根据中国方面的统计(实行数据)

  韩国对华贸易的扩张主要反映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实际上,韩国向中国出口的物品主要是供应给在华韩国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机械设备。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起初多为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90年代后期以来,现代、三星和LG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向中国投资。与此同时,韩国的就业人口由工业部门转向了信息领域等服务行业。这样,韩国在向中国转移夕阳产业的同时,致力于培育新兴产业,不仅避免了空洞化现象,还不断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尽管韩国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比日本更为密切,但在韩国,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的乐观论占据主流,并没有出现中国威胁论。有人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韩国对华贸易收支一直保持盈余,而日本是逆差。但是,美国去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但并没有人将中国的崛起与国内的空洞化相提并论,可见这一说法实在缺乏说服力。

  之所以中国威胁论在日本铺天盖地,而韩国却非常乐观,其实是由于两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状况影响的结果。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经历了“失去的10年”,至今尚未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而韩国在彻底推行结构改革,克服金融危机之后,借助信息产业的发展等,一直保持经济的良好运行。2002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6.4%,虽不及中国的8.0%,但远远高于日本的0.3%。两国在经济表现上的差异,通过对华关系这面镜子恰恰反映了两国在自信程度上的差异。

2003年4月18日
>> 日本语原文

2003年4月18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