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缺乏战略思考的日本对华政策——各政府部门间的意见分歧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摇摆不定。亚洲金融危机时出现的悲观论迅速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乐观论,进而出现了威胁论。最近,在企业层面上终于出现了积极利用中国的活力的趋势,在政府层面上也开始摸索诸如自由贸易协定(FTA)等与中国的合作途径。对中国的未来是持乐观态度还是持悲观态度,把中国看作威胁而采取对立的态度还是看作伙伴而采取合作的姿态,按照以上四个标准,可以将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分成四种类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各部门对中国的立场。

图 政府各部门对中国的立场
图 政府各部门对中国的立场

  乐观的看法认为中国今后将继续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并在不久的将来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目前经济产业省和农林水产省均持这种看法。但是,两省对中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经济产业省重视与中国处于互补关系的日本产业的利益,主张深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实现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东亚经济的发展,采取的是一种以该地区自由贸易区(FTA)构想为基础的合作态度。以此来按照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谋求日本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目前,许多经济学者和把中国视为商机的许多经营者都采取这种立场。但是,农林水产省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了,如果发生粮食不足的情况,将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如果中国的粮食生产过剩,对日出口就会增加,从而对日本国内的农户造成重创。因此,它对中国采取的是对立态度。正如去年它对华采取贸易保障措施那样。

  悲观的看法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总会停滞,担心中国会因政治和社会的动荡而发生分裂,并由此引发混乱。目前外务省和财务省都持这种看法。首先,外务省通过促进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及缩小收入差距,支援中国经济发展、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以免日本受到中国动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出于这一目的,它采取的是通过ODA进行合作的态度。财务省,尤其是它的国际局担心中国会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被迫开放金融领域,有可能发生类似泰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所经历的货币金融危机。因此,它积极谋求与中国及至与东亚各国在金融领域开展合作,推进亚洲货币基金(AMF)的构想。

  最后,从防卫厅来看,它一方面希望通过东盟地区论坛(ARF)融洽与中国的关系,同时又对中国的军事大国化心存疑虑。特别是当前仍处于共产党一党专政下的中国存在着诸如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为防止由此引发的混乱对日本造成影响,它采取的态度是包括制定有事法案等内容在内的对立态度。

  因此,日本政府各部门的对华政策分别立足于不同的理论和前提,尚未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国策”。此外,政府各部门相对的发言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内外形势以及反应敏感的舆论,采取的对策往往是权宜之计,缺乏联贯性。外交被称为内政的延伸,诚如斯言,如果国内政府各部门之间无法很好地协调,也就谈不上很好地开展国际协调。中日两国间龃龉不断的原因之一或许就在于此。

2002年11月15日
>> 日本语原文

2002年11月1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