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对华ODA为什么是必要的?——它能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最近,在日本主张削减甚至中止对华ODA(政府开发援助)的议论甚嚣尘上。出现这种论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国内经济和财政状况形势严峻,已经没有余力再向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提供援助,而正如5月份沈阳总领事馆事件所表现的那样,中日两国政治上瓜葛不断,也对上述论调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遗憾的是,这种论调立足的前提实际上认为ODA只对对方一方有利,而没有认识到提供ODA的国家也能够从其运用中受益。

  那么,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之一,ODA为什么是必要的?如果从资本主义的角度考虑,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就应由市场解决,政府不应该进行干预。然而,政府之所以在很多经济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就是由于它具有弥补“市场失灵”的一面。按教科书来说,这些“市场失灵”包括诸如公共产品、外部性和收入分配不均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我们不妨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探讨一下日本的对华ODA的必要性。

  首先,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必需的物品和服务中,无需付费就能加以利用的部分。这种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不会因为有人使用了,其他人就无法使用的问题。生产者承担的成本无法从受益人那里加以回收,由于其这一特性,因此如果把公共产品全部交给市场,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供给。公园和道路等就是其典型的例子,而友好的国际关系也可被视为一种公共产品。通过ODA,如果供给国和受援国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并且还能促进贸易和直接投资等经济交流。

  作为实际问题,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久拖未决,与“中日友好”的外交辞令截然不同的是,在战争已经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反日情绪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在日本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经营者都感到常常遭遇反日情绪,从而比欧美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ODA的实施,如果能让中国人对日抱有好感,日本企业开展对华业务就会变得更为顺利。遗憾的是尽管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巨额援助,但就象在报道中所见到的那样,中国并没有表示出太多的感谢之意,当初的预期效应远没有达到。要改善这种状况,加强在中国国内的宣传活动以及构筑中日间的互信关系就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次,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动直接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负面)影响,公害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沙化、大气和水污染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通过ODA不仅能够改善中国国内的环境问题,而且也能减轻来自中国的酸雨和黄沙等对日本造成的灾害。在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时候,日本的先进技术自不待言,其经验和政策也可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三、在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从人道主义出发,富裕的国家向贫困的国家提供援助。贫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受援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尤其中国是日本的邻国,一旦发生混乱,难民外流等问题对日本而言绝不是隔岸观火。因此,贫困问题的解决也具有预防外部效果的一面。虽然说中国近年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至今仍然是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而且,国内地区差距很大,内陆地区相对沿海地区,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还非常落后。沿海地区的城市正在逐步进入自主增长轨道,自然另当别论,但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在中国人口和国土方面占据很大比重,撇开ODA独立行走,为时尚早。

2002年9月6日
>> 日本语原文

2002年9月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