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从购买力平价看中国经济的实力——沿海地区真的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吗?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2001年的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911美元,与日本的32535美元不可同日而语。对此,有人提出反驳意见认为人民币汇率低,按美元折算以后,中国的物价水平远远低于日本,因此,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加以比较毫无意义。而且,受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蛊惑,很多日本人虽然承认中国在总体上尚与日本无法相比,但却以为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地区的发展阶段与日本已无太大差距。在此,我们不妨从所谓购买力平价的角度来看一下中国全境、沿海地区和上海的实力到底如何。

  首先我们对购买力平价(PPP)方法说明一下。一般而言,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时,要运用名义汇率将其折算成美元,然而同样1美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购买力是不同的。因此,如果采用名义汇率进行评价,因本国货币坚挺从而使折算成美元以后的物价水平偏高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会被高估。反之因本国货币疲弱从而使折算成美元以后的物价水平偏低的国家则会被低估。因此,要对这一偏差加以纠正,就需要尽量以相同的价格对同样的物品和服务重新加以评价,这就是购买力平价方法的思路。按这一思路,在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候,采用购买力平价基础上的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才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对象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实际上,世界银行每年发布《世界发展报告》,以美国的物价水平为基准,评估世界各国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据最新的2002年版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折算(即以所谓实际数字)为840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折算,则增至4.7倍,达3940美元。换言之,在计算的时候,采用的汇率水平不是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的市场汇率,而是人民币价值升至4.7倍即1美元兑换1.76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同样,若采用实际数字,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210美元,但若采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则为26460美元,反而被调低了。中日两国的差距按实际数字计算为40.7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缩小为6.7倍。

  然而,即使把购买力平价因素考虑进去,中国在129个国家中的排名也仅是从第76位稍稍升至第68位而已。越是低收入的国家,其货币的名义汇率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的幅度越大,因此折算成美元以后,物价便宜的倾向更加明显。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进行折算,不仅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会随之大幅度上调。 实际上,如果以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为基础计算一下购买力平价的换算值对实际数字的倍率,则中国为4.7,韩国为1.9,日本只有0.8,由此可见,越是低收入国家,数字越大(见图)。

  下面,我们仅就中国沿海地区的情况看一下。沿海地区包含的省份不同,数字自然也会不同,在此我们按照中国官方的分类定义"沿海地区",2001年沿海地区的人口为5亿2710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54美元。即使我们将目标锁定在约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收入最高地区的10%的中国人口(中国总人口的10%: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广东的部分地区),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077美元,如果仅看一下上海的情况,则为3705美元。按中国各地区计算的购买力平价数字虽然没有公布,但是如果按照刚才介绍的中国全体倍率将这些数字换算成购买力平价的话,那么,"沿海地区"为6820美元,"占总人口10%的高收入地区"为9742美元,上海为17378美元。

  但是,高收入国家的物价水平高于低收入国家的现象,同样适用于收入差距巨大的中国国内各地区,那么上海的物价水平也就应高于内陆的落后地区。如果以图中描述的关系为基础进行考虑,可以推算出上海按购买力平价换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1000美元左右。 而2000年东京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数字为63778美元,按同样的方法换算成购买力平价数值以后,就变成了41000美元。 因此,即使以同样的物价水平为前提进行比较,中国最发达的上海其居民人均收入也只有东京都居民的四分之一, 那么中国人真的过着一种令日本人羡慕不已的生活吗?

图 与收入水平呈反比例的各国购买力平价调整比率
图 与收入水平呈反比例的各国购买力平价调整比率
*购买力平价调整比率=按购买力平价换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美元计算的名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数据制作。

2002年8月9日
>> 日本语原文

2002年8月9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