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人民币走势——升值的前提是世界经济的恢复

关 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在中日关系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动向已经成为思考日本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而人民币走势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影响很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耐人寻味的是此前一直占上风的人民币贬值论正被升值论所取代。

  在分析人民币走势的时候,对外收支动向最为重要。中国的出口正在放缓,尽管如此,由于直接投资的流入仍在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加大。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要成为现实,其前提必须是世界经济的恢复。

  然而,从当前的负面影响来看,随着发达国家景气状况的恶化,中国的出口增长明显放慢,贸易顺差规模正在缩小。以美元统计的海关数据显示,2000年上半年,出口额较上一年增长了近40%,但在2001年的第二、三季度,增长率已经下跌到5%以下。受此影响,贸易黑字规模在2001年1-9月份,较上一年减少了56亿美元。恐怖事件以后,由于日本、欧洲各国和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出口乃至贸易顺差在短期内很难恢复。

  另一方面,从正面影响来看,以加入WTO为契机,今后流入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有望继续增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对中国的实际直接投资增长幅度在1998年出现大幅度下滑,1999年沦为负增长。但是从2000年年末开始又转向恢复,2001年第二、三季度较上一年增长30%。

  由于中国的贸易收支原本就保持顺差,加上资本收支顺差规模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现已突破2000亿美元。一般来说,国际收支黑字增多,会加大汇率升值压力。不过,为避免出口行业的反对,实际上人民币升值要等到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中国出口转向恢复的时候才会出现。

  到时候,与其让人民币大幅升值,还不如分阶段扩大现行固定汇率的浮动范围,向管理浮动汇率转变来得实际。在思考改革汇率制度的时候,必须考虑国际金融领域的三位一体原则。也就是说任何国家的宏观经济运作都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的自由移动、汇率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三大目标。迄今为止,中国放弃资本自由移动的同时,一直坚持实质上与美元相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今后资本移动的自由化取得进展,为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允许汇率由盯住美元向一定程度的浮动汇率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对中国而言,加入WTO意味着推进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的自由化成为中国应承担的义务,但并不等于要求中国实现资本移动的自由化。当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金融机构会要求实现外汇业务自由化。但是,结合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往往容易成为投机的对象。中国四大银行的坏帐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中国政府也应当非常清楚在国内金融体系尚充满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放宽资本移动的限制,实现自由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中国以履行资本自由化义务来换取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时尚早。

2001年11月22日
>> 日本语原文

相关文章

2001年11月12日 《中国GDP何时赶超美国》

2001年11月22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