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向被称为贸易黑字大国,但其黑字正在变调。今年9月,贸易黑字与去年同月相比减少了18.3%,已连续10个月减少。究其背景原因,短期来看,主要是由于受世界性经济景气萧条影响,以IT行业为中心的出口增长不畅。但是,从年度来看,最近3年来,日本的贸易黑字一直持续减少。与1998年相比,预计2001年整体上将减少到60%的水平。因此,人们越来越担心日本黑字减少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导致日本经常项目黑字减少的主要原因。比如,10月15日的《日经商务》发表《特集:腾飞的"世界工厂"中国》专题文集,刊登了一篇震撼性文章"出口大国日本正在沉沦"。该文章称,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来自中国的进口几乎一直以两位数增长,产品除了包括纤维制品外,主要以音响、电视和个人电脑等机械仪器为中心。今年上半年,中国占日本进口的份额超过了15%,已接近第一位美国的18.8%。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日本企业为谋求廉价劳动力,减少原料成本,纷纷将生产基地移向中国。而且,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日本的出口市场也受到了中国的蚕食。在美国进口的电冰箱和音响等产品中,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日本。
的确,日本对华贸易赤字近年来一直呈增加趋势,继2000年,预计2001年仍将以近20%的速度增加。但是,日本的贸易黑字与1998年高峰时相比,2001年估计将减少8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所占份额只有1万亿日元。此外,对华贸易实际上不仅仅是直接贸易,还包括经由香港和台湾的中转贸易和加工贸易,如果考虑到这些的话,要了解实际上的对华贸易规模,就应该以这三个地区(即中华圈)合计的数字进行计算。这样,在2000年10.7万亿日元的贸易黑字中,对中国的赤字规模为2.7万亿日元,而日本对香港和台湾拥有巨额黑字,因此,若对上述3个地区进行综合计算,日本方面的黑字余额达2万亿日元。
而且,贸易和经常项目收支不平衡问题,本质上就是投资储蓄(IS)的不均衡问题。在70-80年代,日美贸易和经常项目收支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美国要求日本削减黑字,对此日本认为问题的本质在于国内储蓄规模过于膨大,而投资率偏低,于是开始推行扩大内需政策(注)。与此相比,日本当前的储蓄投资平衡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部门造成的。可以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民间部门,而在于削减财政赤字。在此,我想提请注意的是抛开自己曾在日美贸易摩擦中主张的投资储蓄平衡论,来议论对中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可能使问题的本质被替换。
2001年10月26日
>> 日本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