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 取消零利率

第3讲 弗里德曼规则

渡边努
RIETI教职研究员

  围绕取消零利率问题,有观点认为应该先搞清楚是否已经摆脱了通货紧缩而没有必要急于取消,另一方面,在主张尽快取消零利率的人当中有人指出,像上一讲中提到的那样,零利率不仅偏离自然利率,而且其本身就不正常。在本讲中将讨论零利率到底正常不正常。

  首先,重要的是知道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的理由,这很简单,因为货币(现金)的利息是零。如果债券的利息为负值,那么投资者就会卖掉债券而换成零利率的现金。结果导致债券价格的下降,直到利率上涨到零,负的利率才会得以取消。

  那么,为什么货币的利率为零呢?其实,并不存在必须为零的绝对理由。只是由于必须记录每个个人所持有钞票的时间,以此为基础来支付利息,而这过于麻烦。

  让我们根据这一点再次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以不支付货币利息的现行制度为前提,那么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就会得出名义利率为零的状态岂止并非异常,毋宁说是非常理想的状态这样一种令人吃惊的结论。这就是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的理论。

  根据其提倡者货币主义者M·弗里德曼的理论,利率为零的状态是一种社会上有充分的货币在流通,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持有货币的好处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在这里,货币的好处是享受结算服务,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可以对此进行控制。但是,为什么利率为零的时候好处会最大化呢?

  根据他的理论,提供结算服务所需要的费用只是纸币的印刷费用,几乎等于零。舍不得提供能够以零费用提供结算服务的理由并不存在。货币与空气和水一样,对人们来说最好是货币增加到不再那么珍贵了才好,这时成立的就是结算服务的价格为零,也就是零利率。

  存在问题的银行及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还能勉强继续结算,是由于货币供给宽松到结算服务的价格为零的地步,也可以说是实行了与弗里德曼提出的方案相一致的政策,即向社会供应所需要的足够量的货币。但是这种政策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道德风险(如不良企业拖延倒闭等)。可以说我们以亲身经历学习到了货币供给的费用不仅仅是印刷费用的知识。

原载于2006年6月7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6年8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