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停滞的思考 日本的投资低收益问题严重

冈崎哲二
教职研究员

  自从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伦斯· 萨马斯(现哈佛大学教授)去年11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上发言以来,美国经济"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一词在以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实际业务专家为中心的评论圈中成为话题。

  罗伦斯提出了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平均实际利率(与充分就业状态相适应的实际利率水平)长期低于零的假说,并举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人口和生产率的增长放缓,导致投资需求减少。

  美国的长期停滞论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教授阿宾·汉森把大恐慌后的复苏缓慢和失业没有得到改善解释为长期停滞,认为其基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率下降导致投资需求减少。在对长期停滞的看法、重视投资需求减少和人口学因素的方面,萨马斯的论述继承了汉森的古典长期停滞论。

  但对此也有批评意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泰勒认为复苏缓慢的原因在于2000年代以后的经济政策失败。2005年以前的过度货币宽松和不够严格的金融监管导致了泡沫经济及其崩溃,其后繁杂的监管、政府债务积累、随意性的货币政策延缓了复苏。

◆◆◆

  如果从历史观点看这些讨论,应如何评价呢?图的上半部根据重视投资和实际利率动向的长期停滞论,表示了从19世纪到最近的美国投资率(总固定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实际利率(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负值GDP平减指数的上升率)。

  由于没有整个期间的连续数据,所以下图把从《美国历史统计》、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CEA)报告等多个资料中得到的数据连接在一起。

  首先看一下萨马斯关注的近年的动向,2008年金融危机后下降的投资率,虽然在2010年触底后正在逐渐复苏,但仍然低于危机以前的水平。另一方面,实际利率下降至不足1%,远低于金融危机前。

  在实际利率下降的过程中,投资率也在下降,这说明预测设备投资能产生多少收益的投资预期收益率下降。萨马斯先生的长期停滞论把这个现象作为基础。

  如果把时间视野扩展到汉森提出长期停滞论的1930年代后半期,可以看到实际利率在0%左右,投资率在10%左右。与30年代相比,可以说今天的经济状况相对良好。

  进而50–70年代的数据显示出,近年的状况在美国的经济史上并不特别,在50–70年代,实际利率下降到0–1%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这种时期的投资率在15–17%左右,与现在基本相同。根据这些观察,把长期停滞作为今天美国经济的特征,至少可以说为时尚早。

◆◆◆

  那么日本的情况怎么样呢?图的下半部表示了日本的投资率和实际利率的长期数据,日本的这些动向与美国大相径庭。

图:日美两国的投资率和实际利率
图:日美两国的投资率和实际利率
(注)笔者根据《美国历史统计》等各种资料制作

  首先可以看到,从30年代至70年代前半期的长期投资率呈上升局面,从70年代后半期到现在的长期投资率呈下降局面。

  前者的上升局面包括高桥是清财政部长推行的高桥财政、战争时期扩大生产力政策、战后经济复兴、以及高速经济增长等日本经济史上的大事件。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局面下,实际利率基本上一直保持在低水平。战争时期的实际利率大幅度下降至负值,战后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大多时候也只有1–3%。

  这种动向突出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在30年代前半期,高桥财长为了消除因黄金解禁和紧缩财政引发的通货紧缩压力,推进了低利率和缓慢的通货膨胀。战争时期,由于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分配进行直接干预,为筹集军费发行国债,并让日本银行大量购买,因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战后从复兴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结束到高速增长期,政府以存款利率为中心,对利率实施了监管,即所谓人为低利率政策。也就是说,总体上从30年代以后,在投资率处于上升局面时,无论方式有什么区别,政府都通过干预压低实际利率,运用政策刺激了投资。

  另一方面,70年代中期出现的投资率下降局面,与实际利率的上升轨迹一致。这种实际利率上升反映了1975年以后,伴随大量发行国债形成的国债流通市场和利率自由化。换句话说,投资率下降局面带来了自30年代以来不断改变形态的政策性低利率的终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投资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中,从80年代以后,实际利率也转变为缓慢下降的趋势。

  在关于货币政策的讨论中,有的意见认为,由于通货紧缩,日本的实际利率居高不下,成为"失去的20年"的原因。但是实际上,实际利率从80年代后半期的平均4.1%下降至2000年代后半期的2.7%。也就是说,日本从80年代以后的30多年来,实际利率下降趋势和投资率下降趋势一直同时存在。

  这意味着,在日本对投资的预期收益长期以来呈下降趋势。可以说,长期停滞的看法,比起美国经济更适用于日本经济。

◆◆◆

  作为长期停滞的对策,正如萨马斯先生针对美国问题所指出的,通过提高通胀率等来进一步降低已经处于低水平的实际利率,有引发泡沫的风险。进而以极低的实际利率促进投资的做法,有可能损害经济的效率性。

  为避免这种情况,日本有两种摆脱"长期停滞"的方法。第一是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上个月政府公布的增长战略就可以视为沿着这一方向实施的对策。

  第二个方法可能与第一个存在矛盾,就是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储蓄过剩,萨马斯先生对于长期停滞的原因,除了投资不足以外,还举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导致消费疲软。

  80年代以后,日本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人口结构老龄化成为长期而且重大的趋向。老龄化使宏观储蓄率下降,反映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收入和消费关系正在变化,而且这种趋向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过度促进投资会导致经常项目收支赤字扩大。

  为应对老年人需求的扩大而开发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此向有关供给产业配置资源等,把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消费作为推动力纳入经济结构,也是日本经济的前进方向。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4年7月16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4年8月21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