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政府为了满足世贸组织(WTO)的标准,推进了大胆的经济改革,2001年12月终于加入了WTO。按照加入世贸组织协定实施经济开放的结果,中国经济在新兴大国中成为最开放的一个,实现了符合WTO要求的正确发展(Branstetter and Lardy 2008)。中国由于加入了WTO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使中国的出口企业参与海外市场变得容易。而且,在加入WTO时,中国政府被要求履行国企改革等放宽市场限制的义务。加入WTO在2000年代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关于加入WTO给中国提高生产率带来影响的研究很多,例如Brandt et al. 2002指出,在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但大部分是借助政府放权改革新参与市场企业和退出市场企业带来的影响。而且,Yu and Jin 2014认为,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做出了贡献。但是,关于中国加入WTO给外企、民企和国企的出口带来了不同影响的先行研究基本上还没有出现。
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出口取向
我们利用中国的电子机械、信息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的企业层面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出企业的国际化状态因所有制形式不同而各异(详情请参阅Wakasugi and Zhang 2015)。加入WTO后(2002–2007年)与加入前(1998–2001年)相比,参与市场的民企和外企急速增加,而国企却从2024家大幅减少至476家。其结果造成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从54%上升到63%,外企从30%上升到33%,与此同时,国企则从16%急速下降至4%。根据标准理论,随着生产率得到提高,企业将会更进一步参与国内市场、拓展出口市场,因此可以预测,国企数量越减少,出口企业的比例就越高。然而实际上在加入WTO后,国企中的出口企业所占比例仍然保持在20%左右。另一方面,民企中的出口企业比例从9%上升至22%,外企从68%上升至72%(参见图1)。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不能简单套用有关生产率和出口的标准来预测。

加入WTO后的生产率上升
为了研究生产率与出口的关系,我们首先按照Levinsohn and Petrin 2003的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图2分别显示了不同所有制形式1998–2007年的生产率增长情况。我们把加入WTO后的TFP年增长率和加入前的年增长率加以比较发现,相对于国企的0.70%,民企只有0.30%,外企仅0.36%。Brandt et al. 2012和Elliott and Zhou 2013的研究表明,加入WTO后,国企的TFP出现了高增长率(注1)。不过,在先行研究中没有提到,民企和外企尽管生产率上升率低,但加入WTO后的出口比例却在上升。而另一方面,国企虽然生产率大幅上升,出口比例却没有上升。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使加入WTO给企业出口决策带来了非对称性效果呢?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受加入WTO的影响不同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显示出,随着生产率得到提高,企业从事出口的倾向也升高(Bernard 1999、Melitz 2003、Helpman et al. 2004)。然而从中国的统计数据来看,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出口似乎并不能简单地套用标准的国际化样本。我们对加入WTO分别给民企、国企和外企的出口带来不同影响进行了验证。出口概率的推算使用了分类评定模型(logit model),在调整了资产负债比例、政府补贴、时间变化因素和地区特殊因素之后,以2001年以前的WTO虚拟变量为0,2002年以后为1,把外企设定为民企虚拟变量和国企虚拟变量的基准值,推算了加入WTO后生产率和所有制形式的不同给企业出口决策带来的影响,表1是推算的结果。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于国企和WTO交叉项系数为负值,TFP和WTO交叉项以及民企和WTO交叉项的系数均为正值。
自变量(1年后) | 因变量:出口(出口企业为1,其他为0) | |
---|---|---|
系数 | 稳健(robust)标准误差 | |
全要素生产率(TFP) | 0.207 | 0.023 |
TFP×WTO虚拟变量 | 0.118 | 0.024 |
民企虚拟变量 | -5.514 | 0.074 |
国企虚拟变量 | -4.412 | 0.106 |
民企虚拟变量×WTO虚拟变量 | 0.102 | 0.062 |
国企虚拟变量×WTO虚拟变量 | -0.700 | 0.112 |
(注)没有列出资产负债比例、政府补贴、省及特别城市虚拟变量、年虚拟变量。 |
我们的推算结果表明,生产率高的企业不论何种所有制形式,都有较高的出口取向,在中国加入WTO后,生产率的差异左右出口取向的倾向变得显著,进而加入WTO给出口带来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效果,对国有企业是负值,对民营企业则是正值。
结论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电子机械和电子设备企业提高了生产率,出口也大幅增加。生产率提高带动企业出口倾向加强这一定论也适用于中国企业。不过,从所有制形式的差异来看,加入WTO给企业出口带来的效应并不一样,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转变了方针,开放国内市场,促进海外市场准入,改革国有企业。加入WTO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决策带来的非对称性效应,除了加入WTO前为促进出口只给予国有企业的优惠措施之外,可以解释为是废除了对民营企业的不利条件这一政策转变的结果。
本文原刊登于2015年6月2日www.VoxEU.org,经VoxEU准许,翻译转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