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日元升值水平再考

伊藤隆敏
RIETI教职研究员

清水顺子
专修大学商学系副教授

  自从8月份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到达1美元=85日元以来,在新闻和各种各样的报纸上,日元升值成为热门话题。战后日元与美元汇率的最高值是1995年4月创纪录的1美元=79.75日元,现在的汇率水平有迫近该记录之势,要求政府迅速采取对策的呼声也正在高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1美元=85日元是否已经达到了连日来引起轩然大波的极端高值呢?

汇率的判断标准并非只有美元

  从财务省7月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贸易统计来看,对美出口额只占出口总额的大约15%,只以日元与美元的汇率水平来判断日元汇率会有失平衡。因此在这里,笔者把与日本贸易密切相关的各国货币与日元的汇率,按照贸易比重予以加权平均,再对其有效汇率的变化进行一下比较。图1显示的是1990年1月至2010年7月的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和名义及有效汇率,从该图来看,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在比1995年4月日元创历史最高值时期的水平还高的范围波动。但是,从调整各国通货膨胀差异后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可以看出,与当时相比,目前的1美元=85日元处于大约25~30%的日元贬值水平。也就是说,实际上目前的日元汇率水平并非那么极端的日元升值。

图1 日元与美元汇率的变化(1990年1月~2010年7月)
图1 日元与美元汇率的变化(1990年1月~2010年7月)
[扩大图]

  而且,根据上述贸易统计,对亚洲出口占整个出口的约56%,对于日本来说,不仅对日元与美元的汇率,而且对日元与亚洲货币汇率如何变化的关注也非常重要。图2是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公布的AMU乖离指标。从图2来看,日元的AMU乖离指标从2008年9月的雷曼冲击以来,确实转变为正值,在东亚货币中成为高值货币。但是如果与基准年(2000年~2001年)做一下比较就可以发现,日元升值只有10%左右,最近的日元升值水平,与2009年1月超过1美元=90日元时期处于基本同等的水平。

图2 AMU乖离指标(2000年1月~2010年8月)
图2 AMU乖离指标(2000年1月~2010年8月)
[扩大图]

  因此,今后在讨论政策时,只谈论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是不充分的。如果从中长期的视野来看,应关注对实体经济和贸易结构产生影响的实际有效汇率,而且如果重视与众多日本企业建立生产据点的东亚各国的关系,就应该以能够与东亚货币进行比较的AMU乖离指标等为参考,来考虑汇率政策。

日本企业的出口为什么不以日元结算?

  从根本上来说,日元升值之所以立即引起经济和政治问题,是因为日本企业的出口以美元进行结算。如果出口以日元结算,即使日元升值,至少在短期内大概也不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虽然日本是发达国家,日元是国际货币,但为什么日本企业的出口一直没有以日元结算呢?

  伊藤、鲤渊、佐藤、清水(2009、2010)对日本企业选择贸易结算货币(发票货币)的原因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日本主要出口企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结算币种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是以大企业为中心进行的企业内部贸易。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在主要国外市场设立了外国当地法人,日本的出口都是向这些国外当地法人出口的企业内部贸易。日本的总公司采取的方针是,在与外国当地法人进行交易时,使用出口对象国的货币结算,把集团企业内的汇率风险都集中于建立了汇率风险管理体制的总公司财务部。第二个是以电器产业为中心在亚洲地区建立的生产据点。这些生产据点成为向亚洲地区以外的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出口的据点。从亚洲生产据点向美国出口,主要是以美元结算进行交易。因此,日本与亚洲生产据点的交易也以美元进行结算,以此来尽可能地抵消亚洲生产据点的汇率风险,采取把汇率风险集中于日本总公司的方针。第三个是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生产与众不同的商品,在世界市场取得了压倒性份额的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在向发达国家出口时,希望以日元结算的倾向非常显著。

  图3根据问卷调查的回答结果,显示了在日本向各国和地区的出口中,以日元结算的发票货币所占份额。各出口对象国和地区分别显示的数值,表示了所有回答问卷的企业、以合并结算为基准的大企业(排名前三分之一的企业)及小企业(排名后三分之一的企业)的回答平均值。从这个图可以看出,在向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中,大企业的日元结算份额远远低于小企业。在向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主要货币的发达国家出口时,日本企业选择对象国的货币作为发票货币,以替代日元,而在另一方面,在向亚洲出口时,基本上不选择交易成本高的亚洲国家当地货币,第三国货币的美元所占份额与日元不分上下,或多于日元。这些回答结果明显显示出,日本企业对发票货币的选择,源于大出口企业的特征。此外,还可以从回答结果看出企业规模带来的明显的不同,没有进行企业内部交易的小企业,从总体上看,以日元结算的发票货币所占比例高于大企业;而向外国当地法人出口量大的大企业不局限于以日元结算的发票货币。

图3 日本出口中以日元结算的发票货币及企业间贸易份额
图3 日本出口中以日元结算的发票货币及企业间贸易份额
[扩大图]

政策的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了全球化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日本出口企业,以自己所处的环境为前提,根据明确的汇率战略进行合理的判断,其结果,选择美元结算,而不是日元结算。可以认为,对于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企业来说,以日元结算还是以美元结算,仅仅是总公司承担汇率风险还是子公司承担风险的区别,对在合并结算基础上的汇率风险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因此,面对目前(9月3日)的“日元升值”,政府不应该探讨在短期内干预市场,以阻止日元升值(今后根据汇率的变化,会出现需要进行干预的情况,但那是在具备了若干条件之时),而应该从长远的观点出发,提出明确的政策,创造日本经济不被日元汇率摆布的环境。具体来说,应努力培育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技术、以日元结算开展贸易的企业。同时,为了支援构建业绩不受日元升值或日元贬值影响的全球化商务(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与出口保持平衡的进口、对全球汇率风险的管理),应完善日本企业能够高效地实施汇率战略的自由的市场环境。人们担心,由于最近的日元升值,向国外转移生产据点可能增加,从而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但是开展全球化商务(对企业来说)未必会成为阻碍发展的因素。日本国内的商务比例的确会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说这会引起失业率上升,那么就需要采取把人才全球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才能全球化纳入视野的教育政策,同时还应通过尽早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或EPA),争取贸易伙伴国降低关税,以免对日本国内的对外出口产生不利。

2010年9月7日
参考文献

2010年9月7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