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组织资本及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宫川努
RIETI教职研究员

尾崎雅彦
RIETI高级研究员

Solow Paradox与无形资产

  听说过Solow Paradox这个词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Robert Solow(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1987年时说过:“We can see the computer age everywhere bu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美国在80年代虽然IT迅猛发展,在生产率上升的统计数字上却得不到反映,Solow对此提出质疑。一直到了90年代后半期,IT的作用才在美国的生产率上升中显示出来。众多经济学家努力弄清这一经济现象,研究结果显示,当IT投资与无形资产(Intangibles)之一的组织资本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相结合时,生产率和企业绩效会在时间差之后上升。例如,Erick Brynjolfsso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企业大规模IT化中,对组织资本(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重新组建)和人力资本(使用者教育)的资金投入占整体成本的80%(硬件投资的约9倍),进行了这一比例投资的企业经过超过3—7年的时间才取得成效,指出组织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与应投入成本的规模之大。其后,在2007年美国总统报告中写进了“企业只有在积累了无形资产以补足IT投资后,才能在实质上提高生产率”,至此,不仅学术界,一般社会对此也取得了共识。

定量性掌握无形资产(组织资本、人力资本)

  日本对IT进行物质上的投资最近总算达到了与德国或法国相同的水平,但是经济整体的生产率增长率停滞不前(http://euklems.net/)。考虑到美国的讨论,日本的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可能不充分。Fukao et al (2008)的研究表明,按照Corrado,Hulten and Sichel (2005,2006)的方法推算,日本对计算机等信息化资产投资和R&D投资等创新性资产的投资高于美欧,但在包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经济竞争能力投资方面却低得多,这表明至少在宏观层面无形资产投资可能不足。但是在微观层面,现阶段尚未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积累和无形资产绩效的影响进行充分的验证。企业的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核算时几乎全部被混入其他费用中计算,而且由于没有作为资产计算,外部的人极难掌握。前述Brynjolfsson与后述Bloom and Van Reenen (2007)等国外的先行研究,在这一点上也一样,他们正在尝试通过对企业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

  在低生育率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日本,要维持经济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如果增加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可以使生产率提高,就应该投入国家资源,以图促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但是,国民及制定政策人员要做出这样的决策,首先有必要验证现在日本企业采取的经营管理方法是否有利于积累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

对东京地区151家公司的采访调查

  RIETI从2007年开始实施以学习院大学教授宫崎努为带头人的“日本的无形资产研究”课题,该课题组参考了Bloom and Van Reenen (2007)以欧洲制造业业务据点为对象的电话采访调查,设计了可以打分的问卷调查,对与组织目标的企业理念的整合及向组织内外渗透的程度、组织变革的程度和组织改革(大规模变革)的时期以及人事采用和评估等政策、活用人才的通融性等问题进行调查,以制造业四种行业(电气机械器具制造业、信息通讯机械器具制造业、汽车及其附属品制造业、精密机械器具制造业)、服务业三种行业(音像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零售业)所属的1145家企业为对象实施了采访调查。

  去年12月,以率先回收答卷的东京地区258家公司(151家公司做出回答)为对象,初步分析了分数分布、分数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并归纳撰写了RIETI工作论文。主要结论有(1)单纯的平均分数与企业绩效之间没发现非偶然关系,但是(2)组织改革两年之后,企业的分数越高越具有提高企业绩效的效果。

经营改革与企业绩效

  为什么平均分数与企业绩效之间没发现相关关系呢?最大的原因在于,尽管各企业的绩效有很大差异,但各企业采用的组织管理和人力管理的方法相同。日本企业的这种同质性特征,也许与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日本是实体经济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关联。不过在这些因素之外,在结论(2)中也谈到的时间差有可能给予了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经营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增加销售额或削减成本来增加利润,因此,把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率作为指标,对以经营改革时期为中心的前后各三个时期的变化进行观察发现,两个指标同样在三期前开始下降,经营改革时期进入最低谷后转为上升,在二至三期恢复,或达到更高水平(参看下图)。在经营改革前的下降局面时,需要确认因果关系(因为绩效恶化所以进行改革?还是因为进行改革,使本来业务资源不足,所以绩效恶化?),但通过企业采访知道,改革后由于组织成员熟悉新组织体制需要时间,因此上升曲线呈缓慢上升。以经营改革时期为谷底,企业绩效呈U字形是有说服力的。在此次分析对象企业中,约有一半于2005年以后进行了改革,这些企业的绩效可能正处于下降的局面。另一方面,2008年的分数反映的至少是至2007年为止的经营改革,因此在工作论文的结论中,分数的高低与企业绩效之间没发现相关关系是可以理解的。

图:以经营改革时期为基本年(t)的销售额与营业利润率的变化
图:以经营改革时期为基本年(t)的销售额与营业利润率的变化

  目前,课题组已经着手对东京地区以外的数据和与采访同时并行实施的人事部问卷调查以及追加的IT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即将得出新的或更具说服力的分析结果。发现新的见解之后,我们将通过本专栏或研讨会等活动与众多同仁共享信息。

2009年3月3日
参考文献
  • Bloom, N. and J. Van Reenen (2007), "Measuring and Explain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cross Firms and Countr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2, pp.1351-1408.
  • Corrado, C., C. Hulten, and D. Sichel (2005), "Measuring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n Extended Framework," in C. Corrado, J. Haltiwanger, and D. Sichel (eds.), Measuring Capital in the New Econom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 Corrado, C., C. Hulten, and D. Sichel (2006), "Intangible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No. 11948.
  • Fukao, K., T. Miyagawa, and K. Mukai, Y. Shinoda, and K. Tonogi (2008),"Intangible Investment in Japan: New Estimates and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forthcoming in 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9年3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