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社会与创业

安田武彦
经济产业研究所 教职研究员

差别社会中创业成功的定位

  笔者认为日本经济中目前最重要的议题是收入的不平等是否进一步加剧、收入差别是否有所扩大。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尼系数上升所反映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虽有切实的实证研究认为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表面现象,但是“差别论”反而与“下层社会”、“希望差社会”等具有冲击力的词汇一起升温了。目前,在国会上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结于小泉的结构改革,政党之间把这一问题作为结构改革的负面作用而展开论战。

  在这些争论中,对差别存在抑或扩大的认识与评价虽然由于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政党间能够达成共识说明差别的固定化不受欢迎。如果曾经一度败下阵来的人能够通过再次挑战而转败为胜,那么差别的存在(虽然由于立场不同而程度有所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允许的。从这种观点出发,“可以重新挑战的社会”这句话就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政府在这一点上也给予充分的照顾,为支持创业和就业的再挑战,设置了“努力实现充满多种机会的社会推进会(再挑战推进会)”。

  但是,问题是这里所说的“再挑战”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可以是经常作为“失败者”的代名词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或临时工受到正式雇用,也可以是被经营恶化的企业解雇的中老年职员转职到蒸蒸日上的企业之中。但是,并不仅仅如此。作为“再挑战”的一大支柱,也应该将被公司解雇或者事业失败的人,创业或者再创业并取得相应成功的类型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创业也可以看作是阻止差别固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创业再次挑战取得成功的因素

  如果如上所述,那么问题就是创业的成功究竟依靠什么。如果只是依靠创业之前是否富有这一先验性因素,那么向事业失败资产贫乏的人说什么“通过创业再挑战”就是一句空话。

  说到此,对差别社会问题的评价就进入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提问形式,在此,试提出如下问题:“创业者的成功是否依靠创业前的状况?”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人创业前的状况是否影响创业?第二,成为创业者时,创业后的成功是否受到创业前个人状况的影响?

  关于前者,到最近为止,在欧美就个人拥有的资产与其后成为创业者的概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就笔者所知,根据这些研究,拥有资产规模越大,一般来说被雇用者成为个体经营者(创业)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点来看,说明有钱人更容易创业。但是,这种效果突出表现在有限范围的富裕阶层(在美国某研究中,其资产为资产规模排名前10%以上)。那么就是说,虽然只有有限的富裕阶层才能作为创业者获得再挑战的特殊机会,但其他阶层因资产差异而出现的创业概率差则十分轻微。换一种说法,如果只是创业的话,“失败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目前还没有关于创业者在创业前已经背负着其他性质(如失业、破产等)的经历是否会阻碍创业的分析。

  下面一个问题是:“创业后的成功是否受到创业前个人状况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所看到的国内外研究表明,1)创业资金规模与创业之前拥有资产和教育水平之间呈正的相关关系,2)创业资金规模越大,其后的企业增长率越高。将上述两条结论综合起来,就说明3)拥有资产多的富裕阶层创业比资产少的创业更容易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创业的成功似乎终归关系到是否富有、是否拥有高学历。

  但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即使1)和2)正确,而将二者组合在一起的3)也不一定正确。“大风刮来个聚宝盆”式的逻辑并不一定成立。

   笔者在RIETI工作论文“哪些创业者深受流动性制约——基于日本创业数据的研究”中,明确了上述1)、2)两项,并在操作过程中对3)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即使将有意水准设定在10%这一较为缓和水平之上,也没找到3)的假说成立的证据。

  另外,虽然在学历方面呈现微弱的正的相关关系,但在创业之前拥有资产方面,“通过创业再挑战”这句口号并非没有意义。

通过创业进行再挑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然而,尽管如此,感觉“失败”的人并不是谁都要通过创业进行再挑战。前述工作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创业后业绩不佳的实例。一个是由于“没有其他的转职单位”而创业。另外,国内外的研究还指出,上了年纪以后创业的退出率高,成长性低。从这些研究可以推断,有些人不适于创业。

  一般来说,受雇于人与独立开业两者之中,后者会更为困难,所以当然有些人虽然可以受雇于人却不能独立经营。

  因此,劝这种人通过创业再次挑战人生,可能加重他们人生失败的创伤。

  从差别社会固定化的观点来看,不能进行“再挑战”的社会很成问题。但是,就创业这种形式的再挑战来说,由不同的人来挑战,可以扩大差别。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今后在“再挑战推进会议”上的讨论,不要过度期待“创业”,而应该冷静地期待其进展。

2006年4月25日

2006年4月25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