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开业率方面的现状与课题

安田武彦
经济产业研究所 教职研究员

  自从开业率降低这一问题引起日本的重视以来,已经过去了近10年的时间。现在,日本有关促进开业的各种政策措施已非常完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金融一直被认为是开业方面最大的障碍,对此,日本于2002年1月推出了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的新创业融资制度,目前,新开业的企业可以得到最高不超过750万日元的免担保、免保证人(也不需要法人代表的保证)的融资。此外,出于对交易信用等问题的考虑而希望以股份公司、有限公司等形式开业的,以前必须出具1000万日元的存款证明书,用做最低资本金,从去年2月起,日本开始对最低资本金实行特殊政策,使得“1日元创业”成为可能。

  从到目前为止的开业数量看,上述新制度正在被切实地利用着。为了从定量的角度掌握上述制度对提高开业率产生了多大的效果,需要进行以某一时点的计量分析为基础的政策评估。

  进行评估的第一步,即准确掌握开业率,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是因为最初的前提并不那么明确。虽然说起来的确是“怎么会这么愚蠢”,但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此,笔者拟对如何掌握开业率以及今后的课题进行探讨。

掌握开业率方面的现状

  目前,在掌握所有产业范围内的开业率上最常用到的是总务省实施的“事业所、企业统计调查”(日文)。该调查是一项覆盖日本所有事业所、公司的统计调查,不仅包括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事业所的存在情况,还包括事业所的开设时间、公司注册时的成立时间。因此要了解某一时期的开业率情况,可将这一时期内新成立的公司加上新开设(新设事业所)的个体企业(除公司企业之外),再除以期初的公司和个体企业总数。《中小企业白皮书》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推算开业率的。

  但有人指出,受“事业所、企业统计”在统计方面的限制,这样计算出的开业率存在着各种局限。

  最常被人们指出的是“事业所、企业统计”每隔2-3年调查一次这一问题。我们在与新开业有关的国内外研究中了解到新开业企业的退出率很高。日本也是如此,以制造业为例,有2~3成的新开业企业在开业后一年时退出经营。因此,按照每隔2~3年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进行计算的话,这一期间内实际开业的企业数量有可能无法完全包括在调查结果里。

  人们指出较多的问题还有,由于“事业所、企业统计”以地区为单位进行调查,因此根据调查年份不同会将个体企业的搬迁计入开业和停业。也就是说,会将迁出某个地区的企业视做是已经不存在了。企业的搬迁到底给开业率和停业率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由于没有对企业进行追踪调查的大规模数据,所以无法搞清楚。目前对调查区的设定是,以一个调查区内的事业所数量约30个为准,日本全国有248,000个调查区,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个体企业跨区搬迁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

  同时,事业所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场所,如果从事的是网上商务,那么从外界是很难把握的。甚至我们可以想象,有人可以设置一个受欢迎的网页,依靠广告条来赚取收入,这即便是其家人也未必能掌握实际情况。

  除以上经常被人提出的问题外,在“事业所、企业统计”调查和简易调查中还存在一些诸如开业定义的差异等细节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无法正确把握开业率决不是因为统计部门的“懒惰”。

  应该说,开业是经济现象中最暧昧的现象之一。要判断某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经济活动意义上的业务经营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有一个凭兴趣画画的人,最初没有人对他的画感兴趣,但逐渐开始有人喜欢他的画,于是有时便能卖出一些。最后,只要他画出画来,几乎都能卖掉,使他可以依靠卖画的收入生存下去。到这个阶段,他可以说是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职业画家,但是,对他到底成就于哪一个瞬间,大家的看法可能并不一致。

  由于开业的这种暧昧性,加上很多企业开业后很快破产消失,使得人们很难掌握开业的动向。这不仅是日本,其他国家也如此。例如,英国创业学权威人士大卫·史多瑞(D. Storey)教授曾指出:

  “在统计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哪个发达国家从经济的角度拥有一部将所有企业涵括在内的名录。……(中略)”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越长,其出现在某种公开记录上的概率就越高。但是,当我们对新开业企业感兴趣时,会发现它们在定义上是新企业,而且大多规模非常小,生存时间也很短。因此,新开业企业是最难出现在公开记录中的企业群体。”(Storey(1994))

  由此可见,掌握开业动向是经济统计中最困难的内容之一。

  日本政府经常受到国会及媒体的指责,说政府如此热衷于促进开业,却连准确的统计信息都没有掌握。从开业本身所存在的上述特性、以及进行统计时所需要的庞大费用等方面来看,要极其准确地掌握新开业情况的动向,实在是负责统计的部门所无法承担的工作。

在使用税务统计数据上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开业率统计方面,日本现行的做法并非没有改善的余地。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税务统计数据。国税厅每年都将在税务工作中掌握的统计信息整理为《国税厅统计年报书》公开发布,其中有法人企业数、法人数及资本金总额、赢利法人与亏损法人的比例、民营企业薪金情况等各种有用的数据。这是优秀的日本税务署于工作中获取的数据,在可信度方面是非常高的。

  其中虽然看不到与开业有关的数据,但可以通过税务情况来把握开业动向。这是因为,出于法人税的考虑,国家规定,当成立国内普通法人时,自法人成立之日(注册日)起,必须于两个月内将法人主要情况汇报给税务署;个体企业也一样,在开业时,新设、增设、迁移、撤销经营用的事务所、事业所时,以及停业时,必须自上述行为实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汇报。

  如果《国税厅统计年报书》中有通过税务数据能得出的与开业相关的数据,那么就可以对开业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税务统计的优势不仅在于上文提出的由优秀的征税机构收集的数据。依靠税务统计数据,每年、甚至每个月都能掌握开业状况,另外,由于企业是要纳税的,从而可以掌握企业的搬迁情况,还可以调查SOHO等从外界难以了解的经营活动,这样,“事业所、企业统计”所存在的问题几乎都可以解决了。

  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意大利等国是从缴纳附加价值税的企业的注册情况来了解开业的,美国则按照统计调查局发行的"Statistics of U.S. Business"(美国商务统计)来推算开业率,此外,他们还把以税务统计为基础的数据应用在各种研究上。德国是将各州的开业注册登记情况作为推算开业率的基础。应该说,各国都在有效利用着执行行政制度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

  在日本,人们往往认为税务统计只是用于税务,其实,它也有助于较为准确地掌握日本的开业率。因此,我们至少应该对税务统计数据中与开业率相关的部分进行重新审视。

2004年8月3日
参考文献

David J. Storey (1994) "Understanding the Small Business Sector"(日文译本《企业家入门》(2004)忽那宪治、安田武彦、高桥德行译,有斐阁出版)

2004年8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