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发生电视收视率作假事件

池田信夫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日本电视台的制片人为提高收视率,不惜花钱买通观众,为此挪用制作费达1000万日元以上。事件被曝光后,该电视台的上层人物也受到了降级处分。尽管有人指出之所以发生这次事件,是因为持续保持收视率之最的日本电视台一贯坚持“收视率至上主义”。不过,既然广告收入由收视率所决定,那么,企业为提高利润,当然会尽可能地提高收视率。对企业的这种道德观念加以批判,也无济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真正的问题在于限制竞争的电波行政制度。

电视行业不存在节目内容方面的竞争

  如此重视收视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其它可以衡量电视媒介价值的标准。由于电视是无偿播放,所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评价无法用具体的价格来体现,对价值100万日元的电视节目和仅仅用于消遣的电视节目无法进行区别。由此,与其制作能够得到少数人高度评价的节目,还不如制作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综合娱乐节目更为有利。

  原因之二,是除收视率之外,没有节目内容方面的竞争。在杂志发行方面,有专门机构对杂志发行量进行认证,难以想象会发生花钱买通认证机构,虚报发行量的事件。因为即使这样干,对销售业绩也几乎没有影响。杂志的赞助商在女性杂志上发化妆品广告,在汽车杂志上发汽车广告,光凭发行量还是不知道媒介的价值。

  但是,在电视(地面电波)方面,首都东京周边地区的VHF频道仅有7个。从印刷刊物的角度说,就好象杂志发行采用许可制,仅有7种周刊杂志获得了许可。在这样的世界,每种杂志的平均销售都能够达到数百万份,由此将倾向于只登载一些面向大众的新闻,面向几万人的专业性杂志或许会消失。在日本,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杂志只有漫画杂志。

  人们常常指责民间电视台的节目“规格化”、“趣味低俗”等。但是,这并不是制作方喜欢制作这种低级趣味的节目。电视的收视率即使只有1%,也等于100万人,观众比其他媒体要多得多,因此,其内容不得不趋同于大众周刊。各国的公共广播的作用就是对这种规格化弊病进行矫正。

根本对策是开放电波

  即使数量少,若有新成员加盟倒也行。但是,在1953年开始电视播放以来至今的半个世纪里,广播行业不仅没有出现过倒闭,连收购、合并都几乎没有。由于限制政策的存在,首都中心台的垄断体制一直得以维持。美国的FM电台有几百个,而日本,连首都东京也仅有几个。这是因为日本总务省在电波有富余的条件下也不允许新的电台加盟。这样,竞争受到限制,由此出现不景气。不过,主要民间播放台的利润率平均接近10%。因为没有质量方面的竞争,所以收视率成为评价节目的唯一标准。

  一般电视频道少,是因为电波资源“稀少”。可是,实际上电视的带宽VHF·UHF加在一起达370兆赫(约60个频道的带宽)。其中,据估计,东京富余的带宽至少有200兆赫,可以用于30个频道以上的地面波电视播放。光是VHF频道,2、5、7、9、11频道在关东周边地区是富余的,可以立刻用于播放(频道留有空间是为了与50年前的电视相适应,目前已经没有必要)。所以,消除毫无成果的收视率竞争的根本对策,是采用拍卖等方式,向新的加盟者开放富余的频道,推进地面电波的多频道化。如果出现竞争,各电视台就会开辟专门的音乐频道、新闻频道等,实行频道的特色化。这样,电视节目将不是统一的收视率竞争,或许会在节目内容方面展开竞争。从保证文化的多样化以及言论自由的角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欧洲各国在实行地面电波数字化的进程中,为促进新成员的加盟,将节目制作部门和播放=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水平分离,采用多频道化。在日本,却拒绝新成员的加盟,日本将从12月1日开始实行地面电波数字播放。同一电视台采用模拟和数字两种方式播放节目,对收视者来说意义不大,也不能产生什么商机。但是,日本电视台的氏家斋一郎会长却表示“虽然地面电波数字化不合算,但是,我们将作为一项国家事业而投入”。民间放送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国营放送呢?笔者认为,目前广播行业所必需的,与其说是收视率,倒不如说是通过竞争,充分发挥民间企业的管理效能。

  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将于12月4日举办题为“宽带时代的制度设计Ⅱ”的政策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日本总务省和美国通讯委员会(FCC)的高级官员、斯坦福大学的Lawrence Lessig教授等,就电波政策和通讯管理的问题展开研讨。

2003年11月25日

2003年11月25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