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电泡沫”的陷阱

池田信夫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据说去年年底数字家电成了奖金商战(注)争夺的主角。液晶电视、DVD播放机、数字相机这“三大件”倍受欢迎。其中,液晶电视较上年增长了50%,DVD播放机增长了一倍,增长势头超过了IT泡沫时代(见图)。“三大件”的提法流露出家电行业祈祷“重温高度增长梦想”的期待,但是,新的三大件到底能否像当初的家电产品(电视、冰箱、洗衣机)那样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图

电脑和半导体的教训

  与以往不同,新三大件的实质与其说是家电产品,不如说是计算机。液晶电视是巨大半导体部件的组合;数字相机除了镜头以外几乎都由半导体构成。DVD播放机内置硬盘的容量最大可以达到250千兆(可播放100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可以与传统的大型计算机主机相匹敌。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产品在产业结构方面更接近于计算机或者半导体而不是家用电器。

  对于日本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日本在全球电脑以及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中均遭到失败。20世纪80年代,当IBM-PC产品使全球计算机产品实现标准化,并诞生了采用全球化分工生产的模块化部件组装而成的低价格PC兼容机时,只有日本厂商固守着“PC-9800”和“FM-DOS”等独立标准,继续生产无法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本地产品。进入90年代之后,虽然终于开始生产PC兼容机(DOS/V),但此时全球计算机部件工厂业已集中到了亚洲,整机工厂也集中到了美国,早已没有日本的容身之所了。

  在半导体领域,20世纪80年代,日本占有全世界DRAM(半导体存储器)的八成生产份额,占有绝对优势,甚至因此造成过贸易摩擦。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生产设备和设计工具的进步,半导体技术实现了模块化并向亚洲地区转移,在与韩国和台湾的价格竞争中日本企业一败涂地。目前仅存的DRAM制造商是日立和NEC合资的Elpita Memory(参照工作论文)。日本企业擅长的数字家电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系统”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日常用品。

“锁国”政策不可取,应当发展为亚洲的数字内容流通“中枢”

  数字家电产品的另一特征是,竞争的产生可以超越国家和行业的界限。大型计算机厂商、戴尔、惠普、Gateway等都已经开始销售液晶电视产品。戴尔品牌液晶电视的最低价格为699美元(约合73000日元),其美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承担其产品生产的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企业。由于液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通用,与以往的PC兼容机一样,企业之间在竞争时,不需要投资于技术开发就可以筹集到低成本的零部件。

  相反,一部分企业主张凭借“日本的标准”圈定市场的做法将重蹈日本企业在计算机领域的失败。竞争的重点并不是元素技术,而是将其组合在一起的设计思想。国际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教训在于,应该象NTT Docomo的“i-mode”那样开放平台,创建一种可以提供大量应用程序和内容的机制,这样才能够取胜。

  数字家电产品成功的关键也是内容。无论数字家电作为单品如何畅销,如果缺少合适的创新内容,就无法作为行业的扩大规模。幸运的是,日本拥有游戏、动画等高水准的内容提供行业和世界首位的宽带基础设施。如果它们能够与数字家电产品相结合,例如开发能够存储所有通过宽带传输的图像和音乐的DVD播放机硬盘系统,那么由于不需要实时播放,很多内容制作人的作品就可以通过宽带进行传输,从而扩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但是,由于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作为内容所有者希望维护其既得利益,所以大家能够看到的液晶电视节目只是模拟技术内容和传输相同节目的“地面数字广播”,而通过宽带传输节目的做法则遭到禁止。此外政府还修订了著作权法,大力推行限制CD进口的“唱片进口权”等圈地政策。长此以往,传输内容将形成瓶颈,而数字家电产品一旦沦为日常用品,也就迎来了泡沫时代的终结。日本欲在亚洲占据领导地位就必须放弃这些“锁国”政策,向亚洲的制作企业敞开大门,发展成为促进数字内容通过宽带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中枢”。

(注)每到年底,日本的公司为了表彰员工一年的辛勤工作,一般都会向员工支付奖金。奖金的金额根据公司的效益而定。这时,各类大件商品零售商店会抓住时机,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中文网页编辑部)

2004年1月13日

2004年1月1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