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通货紧缩问题的探讨

渡边努
经济产业研究所 教职研究员

  不久前,一位在某国际组织工作的朋友问我“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日趋严重。但是,陷入通货紧缩窘况的不仅仅是日本。中国、香港、台湾也和日本一样面临物价下跌局面,其物价下跌幅度甚至超过日本。亚洲的部分地区,说得极端一点的话,即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中国的周边国家,都陷入了通货紧缩,这种现象完全是出于偶然呢?还是与中国的工业化高速发展有关系?

  这位朋友似乎是认为日本对通货紧缩问题议论得较多,对东亚地区的通货紧缩也一定展开了各种辩论,才向笔者提出以上问题的。笔者羞于自己的才疏学浅,赶紧查找了相关论文后才知道,这位朋友的推测是错误的。不过,错的并不是他对东亚地区通货紧缩问题的推测,而是他认为日本对这个问题肯定有所探讨的推测错了。

大手町的常识和经济学者的常识

  认为理解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要和中国的工业化相联系的观点确实存在。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多少势力。说他们没有势力的意思是:在笔者的印象中,对在大手町一带工作的商务人员来说,当然用不着重新探讨“由于中国产品的冲击,日本的物价在下降”的问题。在商务世界,笔者这位朋友的观点能得到广泛支持。

  但是,如果脱离商务世界,这种观点则会显得不那么理所当然了。不仅如此,甚至有可能被戴上“实务家的误解”的帽子。尤其是在霞关一带似乎更有这种可能性。那么戴这种帽子的又会是谁呢?是经济学者。实务家中很少有人写文章,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此相反,对经济学者们来说,写文章表明自己的主张是本行。由此,在各书店上市的相关书籍中,多是阐述“通货紧缩和中国无关”的观点的。

  经济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批量生产的商品价格下降是事实。不过,尽管这说明这些商品的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来说存在相对下降,但是却不说明物价下降。经济学者们的观点是,相对价格和物价并非一回事。

  如果光听这些,就能理解确实如此的话,那么,要么他是天才或经济学家,要么就是由于武断而做出的错误判断。普通人一般光凭这些是无法理解其观点的。在书店的经济书籍柜旁抱头沉思的应该不止笔者一人。

大风刮来聚宝盆?

  关于以上观点,著名的货币主义者Friedman, Milton教授的解释较为通俗易懂。有人提出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与原油相关的进口品的价格上涨抬高了物价。为否定这种观点,Friedman, Milton教授在1975年发表于新闻周刊的文章中,做了如下阐述。

  物价确实因与原油相关的进口品的价格上涨而上升。但是,这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进口品价格上涨减少了消费者能够用于其它商品的资金,所以,对其它商品的需求减少。由此,其它商品的价格将会下降。其它商品的价格下跌部分和石油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部分相抵,所以,成为二者之和的消费者物价将不会下降。首尾连贯起来考虑的话,则可知道,原油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不会影响物价。假若将“原油相关品”换成“中国相关品”,将“上涨”换成“下跌”,则立刻会得出类似日本经济学者们的观点,即“通货紧缩和中国无关”。

  Friedman, Milton教授的论点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货币现象”。根据Friedman, Milton教授的理论,物质稀缺性不会影响物价。影响物价波动的因素只有一个,即货币稀缺性。由此,他提出了所有物价的波动都是由货币稀缺性的变化而产生的观点。在最近的有关通货紧缩问题的辩论中,经常有人提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货币现象”以及“通货紧缩因货币供应不足而产生”的观点。这些主张都起源于Friedman, Milton教授的论点。

通货紧缩的非货币因素

  看了Friedman, Milton教授的解释,读者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或许会有人赞赏“不愧为著名经济学家,看问题有远见”。确实,当多数人对原油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问题感兴趣时,Friedman, Milton教授却对其它商品的价格下降表示关注,应该说是很不简单的。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观点,能够使人们对日常观察中难以察觉的地方引起注意。

  相反,或许有人对展开“大风刮来聚宝盆”式的辩论会感到奇怪吧?确实,从理论上说,或许刮大风能够刮来聚宝盆,但是,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笔者也是感到奇怪的人之一。原油相关品之外的商品价格真的下降了吗?――这就是笔者和学习院大学的细野熏先生开展共同研究的契机。

  我们就日本、美国、英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地的数据进行仔细斟酌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部分商品价格产生变化时,其它商品的价格不会向相反方向发生变化。更为确切一点地说,“要是相对价格随技术革新和人们的兴趣变化等发生变化,至少对物价会产生短期性影响”。中国的工业化和IT(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都会对物价带来影响。(请参照RIETI工作论文“供给冲击与短期物价变动”)

  笔者手头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这样写到“如果货币供给过剩,则会引起通货膨胀。供给不足,则会引起通货紧缩”。我们的分析结果与这种观点是相矛盾的。

  当然,当观察到的现象与教科书相矛盾时,值得怀疑的对象不应该是这种现象,而应该是教科书。

2003年5月20日

2003年5月20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