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习近平体制挑战“两个陷阱”——能否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和“转型陷阱”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两个陷阱"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后,习近平接替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实现了大换血。继而在2013年3月召开的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上,产生了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替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替温家宝)为首的政府新领导班子。在新班子的领导下,中国将何去何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回顾在胡锦涛前任班子领导下的10年,虽然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中国的经济规模有所扩大,但许多结构性问题却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率下降,社会也变得不稳定。对此,世界银行和清华大学课题组分别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和"转型陷阱"的概念。前者聚焦于"经济发展",后者则聚焦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图1 中国在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陷阱"
图1 中国在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
(资料来源)关志雄《中国面临的两个陷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3年3月)

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论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概念(Gill and Kharas,2007、World Bank,2012),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没能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因此无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从而导致经济长期低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共同特征包括:剩余劳动力消失、产业升级停滞、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恶化、官员腐败等。这些限制经济增长因素日积月累后突然显现,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使社会陷入不稳定状态。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生活总体得以改善,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然而发展至今,不但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而且国民对收入差距扩大、环境问题恶化以及官员腐败等不满情绪也空前高涨。正如2012年9月中旬在中国各地发生的反日游行发展成骚乱所示,社会陷入了不稳定状态。部分学者认为,这些都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征兆。

  为了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三个转变,即"在需求结构方面从投资和出口向消费转变"、"在产业结构方面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变"、"在生产方式方面从扩大投入量向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其目的在于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质量。此外,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必须缩小"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差距。为此,必须消除户籍制度等对农民的歧视,并遏制腐败的蔓延。

清华大学课题组提出的"转型陷阱"论

  "中等收入陷阱论"重点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清华大学课题组(2012)提出了"转型陷阱"的概念,主要关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转型陷阱"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国有企业等既得利益集团企图阻止进一步改革,使过渡期的"混合型体制"定型化,结果导致经济发展走向畸形,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与俄罗斯和东欧各国采取的被称为"大爆炸"的"激进式改革"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实施的是被称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这也给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

  清华大学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陷入"转型陷阱"的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述五种"症状"。首先,经济发展畸形化,既得利益集团为了在短期内获取利益,不惜浪费大量资源,追求高增长。第二,正如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迟缓所显现的,体制改革停滞不前,造成过渡期的体制定型化。第三,社会流动性低,社会结构日益固化。第四,"维稳"成为举国上下压倒一切的任务,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并在维稳的名义下拖延改革。最后,社会崩溃的征兆日益显著,尤其是在部分地方政府,官员腐败和政府滥用权力触目惊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课题组就中国如何摆脱"转型陷阱"提出了下述建议。

  首先,必须融入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等普世价值为基础的世界文明的主流。因为拒绝世界文明主流不但是中国陷入"转型陷阱"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成为维持现有利益格局的借口。

  其次,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权力腐败正在削弱政府的权威和执政能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提高政府透明度等形成制约权力的机制开始。

  再次,有关改革的决策,必须改变以往交给各地方政府和各政府部门的做法,应按照中央政府领导层的"顶层设计"来开展。在推进改革时,要获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倾听他们的意见,同时把公平和正义作为基本价值。

新体制面临的首要任务

  中国已经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和"转型陷阱"这"两个陷阱"的征兆,克服这两个陷阱对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体制来说至为重要。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其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应包括政治领域。

  关于经济改革,在第12个五年计划(2011年~2015年)以及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强调了制定包括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内的顶层设计的必要性。新体制负责制定的新经济改革方案的全貌预计将于2013年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8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面世。

  另一方面,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发表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2013a)、"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习近平,2013b)等讲话,对政治改革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不过可以预料,改革定会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对此,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新当选总理的李克强表示:虽然"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因为改革"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所以必须全力推动(李克强,2013)。

  然而,在现任领导层中,对改革持消极态度的"保守派"势力仍然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即便锐意改革,也必须先在本届任期的五年中,通过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然后等待2017年的第19届党代会后有更多的"改革派"进入领导层时,才能充分实现。

2013年4月5日
>> 日本语原文

参考文献
  • 李克强(2013)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闭幕后,与中外记者见面答记者问时的发言,3月17日
  • 清华大学研究课题组(2012)《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由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组织撰写和发布
  • 习近平(2013a)在第18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的重要讲话,1月22日
  • 习近平(2013b)在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界联合会的新老干部,无党派人士代表等共迎新春时的发言,2月6日
  • Gill, Indermit and Homi Kharas (2007) 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 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 World Bank.
  • World Bank (2012) China 2030: 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共同研究), World Bank.

2013年4月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