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如何纠正全球不平衡——关键在于中国扩大消费和美国扩大储蓄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长期以来,人们担心全球不平衡的扩大会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以次级房贷问题为开端的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使这种担心成为现实。全球不平衡的中心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和中国的贸易顺差。前者主要反映了美国的储蓄不足(消费过剩),后者则主要反映了中国的储蓄过剩(消费不足)。为了纠正这种现象,需要美国抑制消费和中国扩大消费。去年9月的雷曼危机以后,这种征兆终于开始出现。

以中美为中心的全球不平衡

  在讨论全球不平衡问题时,与美国的贸易逆差一起,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也备受瞩目。200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和中国的贸易顺差(均按海关计算)分别达到8162亿美元和2955亿美元。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对华逆差达2680亿美元,占逆差总体的32.8%。2000年以来,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见图1)。

图1 以中国为主要对象不断扩大的美国贸易逆差
图1 以中国为主要对象不断扩大的美国贸易逆差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海关统计制作

  即使从由贸易(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构成的经常项目收支来看,近年来美国的逆差和中国的顺差均迅速扩大,也形成了鲜明对照。2008年分别达到6733亿美元和4261亿美元。2006年以后,中国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超过日本,达到全球最高水准(见图2)。

图2 中美日的经常项目收支的变迁
图2 中美日的经常项目收支的变迁
(资料来源)中国数据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年版,日本和美国数据根据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09制作

  中国和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的不平衡急剧扩大,也可以视为两国的储蓄—投资不平衡扩大的结果(见图3)。从与GDP比来看,中国的国内储蓄比率与国内投资比率在2000年以后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储蓄比率的上升速度大幅度超过投资比率的上升,因此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GDP比急剧上升,2008达到9.8%。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投资比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但由于国内储蓄比率下降,2008年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与GDP比上升至4.7%。

图3 反映中国和美国的储蓄—投资平衡状况的经常项目收支的变迁
图3 反映中国和美国的储蓄—投资平衡状况的经常项目收支的变迁
(注)经常项目收支=储蓄—投资
(资料来源)中国数据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年版,美国数据根据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09制作

  因此,中国的储蓄比率上升(=消费比率下降)与美国的储蓄比率下降(=消费比率上升),可以说是以两国为中心的全球不平衡扩大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比较一下2008年主要国家的储蓄比率可以看出,美国最低,中国最高。与此相反,消费比率则美国最高,中国最低(见图4)。

图4 主要国家的储蓄和消费与GDP比(2008年)
图4 主要国家的储蓄和消费与GDP比(2008年)
(注)消费中不仅包括民间,也包括政府消费。
(资料来源)中国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年版,其他国家的数据根据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09制作

以中美为核心的全球不平衡造成是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以美国和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不平衡的扩大,作为以次级房贷问题为开端的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而受到关注。

  首先,2005年,当时任美联储理事的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经指出,美国经常项目收支的恶化并不是由于美国人的储蓄不足(消费过剩),而是由于以中国为首的外国储蓄过剩。他列举的根据是,(美国的)储蓄不足会引起世界利率上升,而(外国的)储蓄过剩会引起世界利率下降。实际上,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与世界利率下降同时出现。他还警告说,从海外流入美国的资金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Remarks by Governor Ben. S. Bernanke at the Sandridge Lecture, 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Richmond, Virginia, March 10, 2005)。

  此外,在2009年1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采访中,当时即将卸任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高储蓄率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美国过剩的资金促使美国投资家购买高风险资产。

  对此,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2月1日《金融时报》刊登的采访中做了如下反驳:"这次金融危机始作俑者是某些经济体自身经济的严重失衡(虽未指明道姓,但明显指的是美国),主要是长期的双赤字,靠借债保持的高消费。对一些金融机构,长期失去有效监管,使他们利用高杠杆率来获取巨额利润,一旦泡沫破灭,灾难就留给了世界。"他还指出:"那些靠举债而过度消费的人反过来责难借给他钱的人,这不是颠倒是非吗?"

  虽然,造成危机的责任在于贷方的中国,还是在于借方的美国,立场不同看法也各异。但是,美国和中国的贸易不平衡是造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就必须纠正不平衡,关于这一点,在经济学家之间已经逐渐形成共识。

如何纠正不平衡

  按照储蓄—投资平衡的想法,为了纠正全球不平衡,要求作为顺差国的中国在提高投资比率的同时降低储蓄比率,同时作为逆差国的美国在降低投资比率的同时提高储蓄比率。但是,中国的投资比率在世界上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必将导致投资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如果美国降低投资比率,将难以维持经济增长。因此,为了纠正以中美为核心的全球不平衡,中国降低储蓄比率(=提高消费比率),而美国提高储蓄比率(=降低消费比率)是最佳组合。

  以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为契机,已经开始了这种调整。在美国,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家庭经济受到偿还债务的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低迷导致进口大幅度下降。美国的贸易逆差自2008年10月以来降至上一年水平以下,今年上半年为2169亿美元,去年同比减少46.6%。其中对中国逆差,从去年同期的1186亿美元减至1031亿美元。与此相反,在中国,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消费比较坚挺,因此,贸易顺差从去年1—7月的1237亿美元缩减至今年1—7月的1075亿美元。考虑到石油价格在这一年中大幅度下降,如果除去石油部分,贸易收支顺差下降的趋势则更为明显。

  除了资产价格变动之外,以人民币为首的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调整,也可望通过储蓄—投资平衡的改善对纠正全球不平衡作出贡献。自2008年9月的雷曼危机以来,美元被视为"避难货币"。受资金流入美国的影响,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有效汇率一直保持坚挺。作为危机对策的一环,中国也把汇率政策的重点置于对美元保持稳定上。但是,由于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依然巨大,今后估计还会受到美元再次下跌的压力。如果美元大幅贬值,美国的进口价格将会升高,国民的实际收入减少,消费也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以中国为首的美国贸易伙伴国中,由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升高,因此消费将会增加。

  纠正全球不平衡的调整还刚刚开始。在美国,预计消费将在中长期内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推进世界经济的新动力的期待日益高涨。

2009年9月3日
>> 日本语原文

相关文章

2009年9月3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