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雄个人主页: “实事求是”专栏

国有企业民营化大步向前——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向何方?

关 志雄
顾问研究员

  一般以为,与东欧和俄罗斯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大特征就是不对国有企业实施民营化,在坚持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推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是,在政府公开宣称“坚持公有制”的背后,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却在不断向前推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不仅拥有绝大部分企业,而且直接参与经营,这些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国营企业”。但是,自80年代实行权力下放和“政企分开”以后,政府只执行所有者的职能,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大幅度扩大。在此背景下,从90年代初开始,“国营企业”的名称被改成了“国有企业”。此后,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政府提出“抓大放小”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按照“抓大放小”方针,民营化的对象还只限于中小型国有企业,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则更深入一步,提出让包括大型在内的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全面撤出。

  进入今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以此为契机,由省政府管辖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过去,省政府只是受中央政府委托代行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职能,而今后自己将成为所有者,可以自行处置所管辖的国有企业。通过变卖国有资产获得的收入可作为省财源保留,对于各省政府而言,这是推进民营化的巨大激励因素。

  民营化的加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与此同时由于在此过程中缺乏公平,也带来了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从前的国有企业由于业绩差,资产价值也很低,但是如果经过民营化,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而使收益有望得到提高的话,那么就会形成较高的市场价格。因此,只要能以低价格获得“未上市”的国有企业股票,就有望获得很大的资本收益。但是,由民营化而产生的这种利益,却向以共产党员为首的权力阶层倾斜。很多国有企业的股票以很低的价格,有时甚至形同“白送”,卖给了经营者或者党和政府的干部。此外,贿赂、贪污等在民营化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不法行为屡屡发生。结果,民营化使很多共产党员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而很多工人却成了精简的对象,沦为无产阶级。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汇编的《第五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可称为“瓜分国有资产”的民营化过程中共产党的蜕变。据该报告称,许多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过体制改革成为私营企业,经营者大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因此,在私营企业家当中,共产党员的比率从1993年13.1%上升至2001年的29.9%。顺便提一下,根据“三个代表”思想,在正式允许私营企业家入党的江泽民“7.1”讲话(2001年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后,入党的私营企业家人数仅占其中的0.5%。这表明“私营企业家入党”不过是对“很多资本家已在党内”这一事实的追认。

  因此,民营企业正在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而且在民营化的过程中,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正如这些现象所反映的那样,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日益背离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中国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今年将迎来25周年,如今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也逐渐迎来了最后阶段。

2003年9月26日
>> 日本语原文

2003年9月2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