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评论(2008年3月号)

日本企业的跨国外包

富浦英一
RIETI教职研究员,横滨国立大学经济系、研究生院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科教授

  众所周知,以全球竞争的激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普及等为背景,大量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完成多元化的业务。将今天的全球经济按照行业的国际化分工进行讨论终究不可能,因此需要细分为企业、产品、甚至生产部门进行精细的讨论。但是,无论如何堆砌鲜活的报告个例,对整体现象的把握仍不充分。虽然美国由于将软件编程外包给印度而威胁到国内就业,引起了政治性反应,但仍需要对现状的冷静把握。

  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安切斯和海尔普曼(Antràs and Helpman)(2004)等对企业全球化的选择成为引人注目的先行研究。20世纪70-8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将不完全竞争等真正引入贸易理论分析,对产业内部贸易进行了说明,而此次一系列新的研究潮流(“新新贸易理论”)主要着眼于合同的不完善性,对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在全球化程度(是否进军海外市场等)上出现的差异进行说明。但微观数据制约的存在,不仅使日本,也使欧洲至今极少对检验“新新贸易理论”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

  为此,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实施了由若杉隆平研究主任(京都大学教授,庆应义塾大学客座教授)和笔者共同策划的调查。有关该调查结果的概要和解释,会同RIETI访问学者伊藤万里三人归纳为工作论文(Ito, Tomiura, and Wakasugi(2007)》,并邀请理查德·波尔顿(Richard Baldwin)教授于11月份在东京与CEPR(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共同举办的“企业网络的全球化与外包”国际研讨会上进行了发表。本稿简单介绍其要点。

  本次调查在2007年1月向制造业全部行业的几乎所有14062家日本骨干企业和大型企业发送了调查问卷,并回收到近40%的企业问卷,作为学术性调查,这一回收比率是较高的。此外,本次调查问卷考虑到企业填写人员的负担,所有栏目采取了使用复选标记填写的格式,并未对外包金额等业务规模进行计算。

  首先值得关注的第一个发现是,进行跨国外包业务的企业依旧仅限于极少数。在此次调查对象的中型和大型企业中也只有21%。中小企业中的比例自然更低(Tomiura(2007)),日本经济整体对海外外包业务的采用仍不充分。

  第二,中国占日本企业外包对象的一半以上,包括ASEAN的东亚国家约占四分之三(表1)。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的比例较低。

表1  地理构成(%)

  第三,即使考虑到本次调查对象仅限于制造业企业的因素,将涉及服务业的业务向海外承包的日本企业也非常少(表1)。

  第四,在向海外承包中,以本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为对象的占近四成(表2)。由于海外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而被包含在“外包”范围内,但从实际经济形式上仍是跨国企业的企业内部贸易。

表2  对方企业构成(%)

  另外,此次也对海外研发业务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宝贵的信息,如日本企业在海外的研发与总部的研发之间多成一体。

  今后计划充分运用此次回收的重要微观数据,对处于经济学研究最前沿的、受到各方关注的理论假设的检验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 P. Antràs, and E. Helpman (2004)"Global sourc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12,pp.552-580.
  • B. Ito , E. Tomiura, and R. Wakasugi(2007) "Dissecting Offshore Outsourcing and R&D: A Surve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RIETI Discussion Paper 07-E-060.
  • E. Tomiura (2007)"Foreign Outsourcing, Exporting, and FDI: A Productivity Comparison at the Firm Leve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72, pp.113-127.

2008年6月1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