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评论(2007年6月号)

R&D的跨国化与国家创新体系

伊藤万里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经济产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直接投资的扩大,跨国研究开发(R&D)活动日趋活跃。2007年3月16~17日,由经济产业研究所主办(研究计划委员长若杉隆平,RIETI研究主任、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国内外30名经济学者参加的"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mpirical Studies of Trade, FDI and Firm in East Asia"召开了。会上,笔者发表了研究报告。在此,笔者将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就R&D的跨国化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所具有的政策意义谈一点看法。

R&D活动的跨国化

  近年来,跨国企业在本土以外的R&D活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4年,在OECD各国对民间的R&D活动的支出比率中,平均16%是由跨国企业的当地法人进行的。日本企业在海外进行R&D活动的当地法人也在增加。根据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情况调查",制造业的海外R&D支出从1996年的2057亿日元,增加到2004年的4210亿日元,增长了一倍。一般说来,企业的R&D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情况是为了使公司的产品更加适合当地的市场。这是因为,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必须对当地的生产部门予以支援,以适应市场的监管规定和消费者的口味等当地市场环境。另一种R&D活动则是,以吸收当地先进的技术知识和R&D资源,创造新技术知识为目的。一般说来,前者以支援生产部门而被称之为"support R&D",后者从创造新技术知识并反馈给总公司的意义上被称之为"sourcing R&D"。有研究指出,两者之中,近年来后一种类型的R&D活动尤其活跃,可以说,这种R&D功能的扩大,正是基于跨国企业R&D支出的增加。

R&D类型的转变及其主要决定因素

  我们通过日本海外当地法人的情况来看一下海外R&D活动的发展趋势。关于在海外投资地点设置研究所、支出R&D经费的当地法人,和未设置研究所支出R&D经费的当地法人的情况,表中分别对R&D支出额和当地法人的数量进行了归纳。由于数据的限制,仅列出了1995年度和1998年度两个时期的数据,但可以看出,在三年时间里,设置研究所的当地法人数量增长迅速,R&D支出额也基本上增加了一倍。

表  日本企业海外当地法人的R&D活动

  根据文部科学省"关于民间企业研究活动的调查",企业在海外设置研究所的理由,除了为适应当地市场的R&D活动容易实施之外,还有比较容易获得海外的优秀人材,以及可以尽快地获取当地大学和公共机关等的优秀的研究成果等。由此可见,在海外设置的R&D据点,在原有的"support R&D"的基础上,又附加了"sourcing R&D"的功能。因此可以认为,近几年显著增加的海外R&D据点正由"support R&D"转向"sourcing R&D",R&D的功能在不断地扩大。

  这些海外R&D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在笔者与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若杉隆平教授所进行的共同研究(Ito and Wakasugi, 2007)中,我们利用上表中所列出的日本海外当地法人的数据,分析出海外R&D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因素和企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至1998年期间,日本海外R&D据点的增加,在技术知识积累水平高的国家尤其显著。此外还可以看出,R&D据点的设置与投资地点的研究人员数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程度形成了有意义的正比关系(注1)。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判明,与原有的"support R&D"相比,这些因素对以获取当地的先进技术知识和R&D资源为目的的"sourcing R&D"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显示,R&D的跨国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象国家的R&D的潜在能力和市场制度,对于明显趋于增加的"sourcing R&D"型R&D据点的选址来说,这些因素尤为重要。

对于创新政策的意义

  R&D的跨国化有可能影响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一般说来,知识的产生存在一种溢出效果,即由于他人的R&D成果泄露传播,使自身的R&D生产率得到提高。也有跨国企业的R&D活动实例证明,其成果波及到投资当地的国内企业,促进了其生产率的提高。例如,使用日本数据的Todo(2006)研究显示,外资企业的R&D积累对于国内企业的生产率具有促进效果,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效果比国内R&D积累所带来的效果还要大。如果这种溢出效果存在的话,正如上文笔者等的分析结果所表明的那样,提高人才和技术知识水平,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等,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Innovation friendly)"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或者也需要研究一下更直接地招揽以R&D为目的的多国企业的政策。关于这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只有澳大利亚对实际上以R&D为目的的直接投资采取了发放投资奖励金的做法(注2)。从对民间的R&D支出的份额水平来看,日本外资企业的R&D支出在OECD各国中居于末位,从建立对外开放的创新体系的角度来说,或许可以期待国内企业加快创新的速度。对意识到R&D跨国化的各国政策走向的研究,以及关于外资企业的R&D活动对国内企业影响的实例分析的积累,将成为今后的课题。

脚注
  • 注1…关于知识产权,Wakasugi and Ito(2006)得出的结果是,与当地法人的R&D活动相同,总公司对当地子公司的企业内部技术转让也会加快速度。
  • 注2…引自OECD2005年对加盟13国实施的调查(OECD, 2006)。根据澳大利亚投资厅的Strategic Investment Coordination(SIC)计划,自1997年以后,对九个项目发放了投资奖励金。
参考文献
  • Ito, B. and R. Wakasugi, 2007,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Mode of Overseas R&D by Multinationals: Empirical Evidence", RIETI Discussion Papers 07-E-004, 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 OECD, 2006,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TI) Outlook 2006. OECD, Paris.
  • Todo, Y., 2006, "Knowledge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R&D: 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level Data", mimeo.
  • Wakasugi, R. and B. Ito, 2006, "The Effects of Strong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level Data", KUMQRP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Keio University.

2007年11月29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